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为人师表的父亲

  我的父亲王金禄,是一位老师,从教一生,桃李遍四方;母亲黄月英,一个读了书的农村妇女,端庄大气,勤劳聪慧坚韧。父母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父亲教导我诚实稳重,责任担当;母亲一生乾净利落,从容淡定地与岁月过招,一直是我心中的典范。父母是生命之源,是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父亲生于1935年,现年九旬高龄。父亲为人善良,谦逊平和,热心助人,一生从教,兢兢业业,关爱学生;作为儿子和长兄,孝敬父母,帮扶弟妹,关心晚辈;作为丈夫,专一忠诚,爱妻爱家,尽心尽力;作为父亲,慈爱奉献,宅心仁厚,任劳任怨。老人心态平和,思维敏捷,身体硬朗,是我们王家德高望众的长者。

  1. 艰困老区培养人才  张鼎丞刘永生肯定

  父亲1956年福建长汀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永定西溪小学,开始了一生的教书生涯。

  西溪小学是初小,当时地处偏远,生活和教学条件极差,但父亲一待就是七年,其他老师像走马灯似的,待不久就要求调走,唯有父亲坚守,深得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和学生的喜爱。期间,永定县教育局曾两次商调父亲去城关小学任教,接收单位房间床铺都准备好了,西溪的干部群众舍不得王老师调走,集体去永定县教育局请愿,联名强烈要求将王老师留下。

  父亲说,当年刘永生与张鼎丞一起闹革命,驻扎在西溪打游击,与西溪以及西溪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解放初期,闽粤赣军区司令员刘永生回西溪芹菜洋村革命根据地筹建西溪农场。刘永生说,西溪是他的第二故乡,因此每年都会回西溪看望父老乡亲。

  父亲说,那些年,只要刘司令员回西溪必定会到学校看望他,一定要请父亲抽一支“红龙牌”高级香烟。父亲不会抽烟,刘司令员说,“老师辛苦,一定要抽一支”,并给父亲点烟。刘司令员对父亲说,“老区条件艰苦,王老师扎根革命老区,培养老区人民的子弟,值得尊敬”。

  1961年,永定金砂老革命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鼎丞到永定调研,陪同的有闽粤赣军区司令员刘永生以及龙岩地区行政专署书记兼永定县委书记范元辉。他们来到永定西溪革命根据地,找老革命接头户座谈,瞭解三年困难时期西溪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干部对待群众的做法和态度,并在西溪小学召开了相关会议。当时,还把西溪乡那些嚣张跋扈、平日里欺压百姓的乡村干部也叫到会场。

  张鼎丞根据实地调查瞭解到的真实情况,在会上痛心疾首地说,“土地革命时期,西溪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都没有死这么多的群众,现在太平年代,竟然饿死了那么多百姓,不应该呀……”“你们是没有挂牌的反革命……”“皇帝封我诸侯剑,先斩后奏不容情……”。那些平日里对待群众不好和欺上瞒下的乡村干部,吓得脸色发青腿发软。

  会议结束后,三位领导接见了父亲,刘永生向张鼎丞介绍了父亲的情况。张鼎丞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称赞父亲在最困难时期,始终坚守革命老区的教学岗位,为老区人民培养人才,精神可嘉。

  张鼎丞一行到西溪瞭解掌握了农村基层的真实情况后,在永定县委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县干部扩大会议,批评了分管农业的县长及县委副书记,指出他们领导工作不得力,并责罚他们下乡接受劳动改造。同时,福建省粮油局局长亲自赶往永定分派粮食,群众开始有米下锅,学生也有饭吃,饿死人的局面才被扭转。

  2. 为人师表各方好评

  1963年,父亲从西溪小学调到书院小学,一教又是七年。书院小学是中心小学,古镇、龙安寨等小学是初小,这一片区的学生四年级就要到书院小学读书。由于隔着永定河,学生要摆渡过河上学,加上六七公里的路程,必须在学校食宿。父亲看着自己的学生这么小就离家读书,对他们特别照顾关爱,让学生和家长很感动,这些学生也出了一些优秀人才。如曾任龙岩市副市长的郑如占,他无论在何地任职,始终与王老师保持联系,春节登门给王老师拜年,也从未中断过。他说:“王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读书那么艰辛,老师关心照顾我,器重我,师恩难忘”。现在他也成了退休老人,仍然会让孩子开车接送去探望王老师。

  1970年,父亲调到城关小学。1971年教育部门搞“五湖四海”政策,全县教师大调动,父亲被调到离家六七十里远的洪山乡。洪山乡是永定的偏远山区,当时尚未通车。父亲第一次去的时候,请细叔帮忙挑行李,路上带水带糖圆粄点心。从清早出发,一路翻山越岭,遇河渡船,傍晚才扺达目的地洪山乡三角塘小学。

  三角塘小学条件极差,周边没有人家,学生上学要走好几里路,父亲做教导主任,兼毕业班主任。当时,父亲还是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负责学区统考语文试卷的出题。有一个学生叫张亮生,家离学校远,且隔着一条大河,每天上学来回需摆渡过河。父亲瞭解情况后,很担心安全问题,便与家长商量,让亮生同学与父亲同吃同住,带学生似带儿子一样,感动了周边群众。在洪山乡任教一年半,当地的干部群众给予父亲很高的评价,不少学生后来也成了教育部门的师资骨干。

  1973年,父亲又从洪山乡三角塘调到仙师乡中心小学,一直担任毕业班主任,兼教导主任,代校长。在仙师小学也从教七年,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如陈燕棠,厦门大学毕业,曾任闽西日报总编辑。之后,父亲调任永定县实验小学、永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室、永定县教育局秘书股,最后,在永定县教育局人事机要档案管理岗位退休。

  父亲为人忠厚老实,教书育人认真负责,深得各方好评。1987年,教育部门开始教师职称资格评定,单位竞争激烈,当时父亲已在行政管理岗位,但仍符合评聘资格,父亲却没有提出要求。永定县教育局吴全忠局长亲自找父亲谈话,希望父亲提出申请。单位有些同事私下有微词,说父亲是行政岗位不能参评。在全局职称评聘大会上,吴局长高声说道:“王金禄老师兢兢业业从教三十几年,你们谁可以站出来和他比?”会场上一片肃静,最后,父亲以全票通过。

  父亲在管理全县教师人事档案工作期间,也尽职尽责,热心服务,给一些基层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基层教师调动难度很大,有些老师家庭确实困难,父亲知道后,会帮这些特困老师,直接去找局长反映情况,寻求解决办法。局长说:“王金禄老师工作热忱,为人老实,我相信他。”父亲帮助他人,拒收任何礼物,帮了别人,过后自己就忘了。

  父亲现已退休三十年,时常还有学生和老师去看望。因时间太久了,有些人的名字父亲已记不起来,有意思的是来访者作自我介绍,并告知某年某月曾得到过父亲的帮助。一些人是偶然得知父亲还健在,心存感激前来探望,感恩当年帮助过他们的王老师。父亲职业生涯四十年,无论在何地任教,都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极好的口碑。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也给领导同事印象很好。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永定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3. 勤俭爱家有担当

  父亲对工作责任心强,对家庭也很有担当。父亲对我的母亲好,也很爱孩子们,外出工作,自己省吃俭用,把工资节省下来给家里生活开支。父亲说,早年工资低,最早从35.5元开始拿起。过去调整工资,不是套条件人人都有,而是有指标限制。每次调工资,全校教师要进行评比打分投票。父亲工作扎实,人缘好,领导同事很认可,每次调整工资都有份。父亲的工资相对算是较高的,但那个年代整体工资水平偏低。

  那时的生活艰苦,仅仅这么一点工资除了要抚养四个孩子,还要添置家里的房产。爷爷奶奶手上分给父亲的房产,仅有一个下厅堂,只能做厨房用,没有房间,父亲曾睡在楼厅的谷柜上面。后来,父亲用节俭下来的钱,给那些已搬出外面的叔伯买房间,慢慢积累,我家六口人才有卧室。有了房间,又从洪山乡买了两张床,六七十里路,父亲靠肩膀挑,分多次挑回,辛苦可想而知。

  父亲寒暑假回到家里,帮忙开荒种地,上山砍柴带孩子,什么家务活都会干,方方面面给予母亲最大的支持。有一次父亲到离家很远的山上砍柴,柴刀砍伤了小腿,血流不止,伤势严重。一人在荒郊野岭,找不到人帮助。当时正好随身带着学校用的哨子,父亲灵机一动吹起瞭哨子。周边砍柴和割松香的村民听到哨声,猜有异常,便寻着哨声找去,父亲得到了救援。事后母亲对我说,你爸这个胆小鬼还挺聪明的,受伤了懂得用哨子“Bi” ……母亲当时滑稽的动作表情,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哑然失笑。

  4. 父亲在家的日子温暖开心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寒暑假回到家里,忙里忙外,单独与我们小孩子交流陪伴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对父亲心存敬畏,尤其是我很怕父亲,如果我做错了什么,只要父亲一个眼神就足以让我掉泪。但父亲对我们却很温和,我们不乖不听话,他会心平气和讲道理,从不大声对我们说话。我很怕吃药,记得有一次吃打虫药宝塔糖,我非常不喜欢,母亲为我备好了药和水放在桌上。我对着药抹泪不肯吃,父亲过来安抚道:“你是小小红小兵,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妈妈的话……”。

  母亲劳累辛苦,回到家孩子们不听话吵闹,偶尔会高声斥责,甚至打骂。父亲见了,站在一边不说话,过后会悄悄找母亲谈话。

  父亲也会给我们讲故事,讲刘胡兰的英雄事迹、雷锋童年的苦难等,教育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春节大年初一开门放炮,父亲一定要等孩子们全部起床后,大家穿着漂亮的新衣裳,一起燃放鞭炮。父亲也会拿着大口杯与我们一起捡拾未燃尽的散炮,全家人共享爆竹声声迎新年的快乐。

  母亲每年都要买两批毛茸茸的小番鸭苗。春节前买的那批是几个月养大后,留着暑假宰的;端午节过后买一批是供寒假春节期间用,母亲让我们姐弟喂养管理。母亲说,等到小鸭子长大,爸爸放假就会回来,家里每周可宰一只鸭子改善伙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宰杀鸡鸭对小孩子有很大的诱惑力。我们心中揣着美好,每天早早起床,上学前把鸭子放入稻田,傍晚放学后要去门口叫唤鸭子回窝,姐弟精心呵护喂养,期待着鸭子快快长大,期盼着父亲假期归来……

  父亲幽默风趣,假期在家,左邻右舍的婶婶叔伯喜欢到我家串门,父亲一边干活一边与大家聊天,我们家大房子里常常是笑声阵阵,很是热闹。父亲在家的日子温暖开心,我们特别喜欢。

  5. 热心为邻里乡亲写春联

  父亲人好热心,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帮邻里乡亲写春联是我们家的一道风景。

  那个年代过春节,农村各家各户的春联一般都是买几张大红纸交给村里的文化人写,父亲就是我村里的免费写手。

  我们家常年备有笔墨。入年假了,开始陆续有人送红纸来写春联。写春联也不简单,首先要根据来者家里的需求安排好纸张进行裁剪,那时大家都困难,送来的纸张少,父亲要小心谨慎地让每一片红纸都用上,有时红纸不够,还要我们家凑上。每家的春联都包括大门、后门、厅堂、厨房、卧室房门、谷柜、猪舍门……记得谷柜上贴的是“五谷丰登”,猪舍门上是“六畜兴旺”,但大门以及大厅重要位置,各家就要有所不同。以前极少关于春联的书,仅凭着父亲的记忆来写,有时父亲也自己创作对子。

  话说作对联,王家长辈喜欢吟诗作对,爷爷、满叔公和父亲常常会互相交流切磋。父母结婚时的喜联是新郞官自己所作,父亲名为金䘵,母亲名月英,婚礼正厅喜联为:金鸡报喜月色好 䘵马奇才英雄心。横批:喜结良缘。奶奶过世正厅挽联是爷爷所作:昔日夫妻缺米无盐空配我,四生儿媳大啼小哭痛呼娘,横批:勤俭一生。这一副对联是当时爷爷心情悲痛即兴而作,爷爷说,与奶奶结婚那时,正是土地革命低潮,到处封锁,生活极度困难。奶奶不嫌弃王家贫穷落泊,嫁到王家。没有奶奶就没有王家今天的人丁兴旺……而爷爷过世的大厅挽联是爷爷生前为自己提前预作的:二十丧父 母子相依寻出路,九旬加五 四代齐全梦今朝,横批:勤善一生。爷爷生前解说,自己二十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困苦,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长寿,会有四代同堂……

  父亲帮邻里写春联,有时爷爷和满叔公偶尔也会加盟进来,帮忙创作,满叔公也会挥毫泼墨助阵。满叔公很有才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父亲的毛笔字苍劲有力,工整利落;而满叔公的书法则是行云流水自成一体,两者各具风格。

  我们家写春联的情景:父亲把红纸裁好,磨墨,八仙桌上开写。父亲在桌子那头写,我要在这头帮拉红纸。写好了一对对放在厅堂、天井等地上凉干,同时还需防着鸡鸭猫狗踩踏。凉干后,不同人家的要分门别类折叠放好,等待他人来取。

  写春联看似小事,但非常细致烦琐,不能有半点差错。我们家孩子多,过年家里事也多,父亲要腾出手来写春联,还要搭上一个大孩子当助手,真是忙上加忙。那时候的人们思想简单纯朴,有一些邻里到了年三十才想起春联未写,急冲冲送来红纸,父亲也得马上停下手中活儿先帮写,有时搞得过年家里的鸡鸭都没人宰杀。年三十晚上,一些邻居已经吃过年夜饭,来我家闲聊等开门迎新放炮;而我们家小孩子叽叽喳喳还在吃年夜饭,发压岁钱,这已成为我们家的一种习惯。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写一副春联简单,不简单的是面对众多邻里乡亲年年如此,父母却未曾有过半句怨言。

  6. 关爱晚辈  深受敬重

  记忆中我们小时候,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孩子,爷爷奶奶未曾伸手扶持过我们家。父亲心胸宽广,从不计较,对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以及侄儿侄女们始终关心照顾。

  细叔的儿子纪煌,读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已调至永定县教育局。父亲把纪煌带在身边,读实验小学、永定一中,直至纪煌考上福建中医大学,整整十年的时间。纪煌上大学后,接着又把三叔的儿子锦标带在身边读书,直至锦标考上西南政法大学,也有六年的时间。

  大伯带侄儿似带儿子一样,同吃同住,思想教育、开家长会及日常生活琐事全权负责。这件事在父亲单位永定县教育局、熟人朋友亲戚以及邻里乡亲间影响很大,成为美谈。

  父亲退休后,也和母亲一起,参与帮助照顾爷爷暮年的饮食起居。

  晚年的父亲很重视对后辈的教育,时常叮嘱后辈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我的俩个侄儿贤武建武去当兵,爷爷也再三嘱咐到了部队要遵守纪律,加强学习,积极锻练,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在爷爷的教导督促下,贤武已从部队退伍,现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建武还在部队,表现良好,训练刻苦,勤奋学习,争取报考军事院校。父亲说,一个人需要有知识,要走出去见世面,才能站得高,行得远;一个家族也需要文化的滋养才能代代兴盛。

  父亲自己勤俭节省,对子孙却慷慨大方。父亲和母亲一起协助儿女把孙辈们带大,暮年的父亲与小儿子锦峰一家共同生活。锦峰的新居环境好,他的女儿思华刚上初中,一家子生活不错。父亲把房前屋后的闲置地整成菜园子,他种的蔬菜花样多,品种齐全,有亲朋好友去看望,父亲会领着大家去菜园子摘菜,分享他的劳动成果。

  高寿父亲仍步履轻盈,骑自行车驾轻就熟,骑车外出是常态:骑车锻练、找朋友聊天或去周边集市赶墟……。老人生性乐观,尊重自然规律,坦然面对身边同辈亲朋好友的离去,接受暮年的孤独。父亲说,当下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照顾好,保重身体,减轻孩子们的负担。父亲心中饱含着对子孙后辈深深的爱,父爱如山,厚重温暖,静水深流。我敬重深爱父亲!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