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因满城郁郁葱葱的榕树而得名“榕城”。在我的成长轨迹中,榕城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非常关键的时期,美丽的榕城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1. 初离家乡
1981年夏,我永定一中高中毕业,应届考上福建机电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那些年,大中专院校録取率很低,农村孩子考上中专也足以轰动乡邻。在那个年代,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考上了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按当时的说法,就是“吃谷子的变成吃米的”,剥掉了谷殻,跳出了农门,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我考上福建机电学校,家族亲人引以为豪,尤其是我的爷爷、父母更为高兴。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家里开始准备我的上学物品。行李箱是请木工做的实木箱子,高中同班同学吴晓霞的父亲帮忙油漆,刷得橙色鲜亮。母亲为我做了两套新衣裳,备齐了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最奢侈的是母亲去永定县城百货公司,花了35元给我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这块手表也一直伴随至我参加工作。我长至18岁从未出过远门,没有离开过永定,甚至连客车都未曾坐过。爷爷不放心我一个人的行程,要求父亲护送我到福州。
当时交通极为不便,感觉永定到福州太遥远了。出发那天,我和父亲带着那个笨重的实木行李箱,凌晨乘最早的班车,坐了两个多小时才从永定赶到龙岩,再转乘火车前往福州。以前的緑皮火车是烧煤的蒸汽机车,人多拥挤,乘坐环境差。一路叮当叮当摇摇晃晃走十几个小时,晚上九点才扺达福州。
路途颠簸劳顿,但心情愉悦。第一次踏出永定山城,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奔赴心中向往已久的榕城。一路上,我张大眼睛,好奇惊喜,心情跃动,思绪随着奔驰的列车飞扬,畅想着未来。
到了福州,学校有校车到火车站接新生,接车的学长学姐们很是热情。福建机电学校座落在福州市五一路边上的东水路1号,我坐在校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繁华街景,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了乱。
2. 学校和专业
福建机电学校是所百年老校,现已升格为福建理工大学。当时的福建机电学校是机械工业部的部属中专学校,曾为福建省大中小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技术人才,为振兴福建工业作出过巨大贡献。那时中专学校类招生分三个等级:第一批次是隶属于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如福建机电学校、福建商业学校、厦门轻工学校等;第二批次是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如福建银行学校、厦门集美财经学校等;第三批次是地市级学校,如龙岩卫生学校等。当时能被福建机电学校録取的学生,基本都是各县市区中考成绩姣姣者。
福建机电学校素有“小清华”之称。校园环境优美,有一幢新建的综合教学大楼,有理化及机电类各种实验室,有一个藏书近17万册的图书馆,有标准的运动场及排球、蓝球场,也有室内单双杠鞍马等健身教学场所,校区内还有一个很大的校办工厂。另外有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有一个学校专属的温泉大澡堂。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一流的,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严格,教学严谨,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时间安排紧凑,是所读书的好学校。
福建机电学校是省级工科类中专学校的领头羊。学校的专业设置规范完整,有机械制造、机械设备、铸造、金属热处理、工业企业电气化、工业企业管理等12个专业。我的专业是工业企业管理,这是一个新专业。
在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振兴工业企业成了重中之重,急需大量的企业管理类人才。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1981年,也就是八一级增设了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因是第一届招生,只招一个班,我们班简称为企01班。我们学校虽是中专学校,但使用的教材都是大学教材。我们班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基础科目的设置与其他技术类专业一样,一年级至二年级主要上基础学科,有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力学等。
3. 优秀班级
我们企01班是个非常好的集体。看看1984年6月拍的毕业照,前排同学手上的25张奬状和两面锦旗,就足以说明我们企01班这个集体的优秀出色。这张照片上的题词“三载结出团结果 未来绘制智慧图”,前一句正是班上四十位同学,在恩师们的带领下,三年团结奋进拼搏,结出硕果累累的高度概括。企01班曾获福建省1983年度五四青年先进集体,是全省三个院校班级获奬单位之一。
全班同学来自全省各个地市,基本上是各个县区的中考姣姣者。40位同学中,32名男生,8名女生。有些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较差,但学习很勤奋。班里的男生大多书卷气重,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女生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有娇艳聪慧的小女生,也有在体育场上英姿飒爽的铿锵玫瑰。班上有太多可圈可点优秀出色的帅哥美女,如林德志的诗歌文学才华;黄德胜、王跃虹的文章曾获全校作文竞赛一等奬;会写小说的陈汉炎;陈金榜、张燊雄的书法文笔;还有我的同桌写作快手叶絮榕;蔡娟、吴美兰的漂亮和才气;出口成章、大家称之为苏小妹的苏丽;美丽可人的牡丹白丽娟;运动场上兔子般灵巧的官根梯……一些同学毕业步入社会后,勤奋努力,成了企业家或政府官员。
我们的班主任张学坚老师人特别好。讲话细言细语,和蔼可亲,对待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同学们倍感温暖。政治科任张时贤老师是广东梅县大埔客家人,他给我讲客家话很亲切,他说,我们是邻居老乡。印象深刻的是张时贤老师来上课总是精神抖擞,头发永远是梳得油亮工整。他为人刚正,他的政治课不仅仅讲大道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虽然张时贤老师大我们一辈,却有着一颗年轻的心,课余时间常常和我们企01班的同学打成一片,是企01班的无冕班主任。财务管理科任戴露老师的专业课讲得很好,对我关爱有加,这门学科我也学得特别好。
最能展现企01班团结奋进精神的,是每学年的全校秋季运动会。我们学校运动会评比规则是按班级团体总分进行全校评比,全校评选出获胜班级一至三名。
第一学年秋季校运会,我们还是刚到的新生,大家不知底细,只有个别同学暂露头角。第二学年校运会,正值1982年全国人民热情高昂学习女排精神,振兴中华,倡导体育兴国的时期。我们企01班同学也群情激昂,团结一致,调动班上有体育特长的同学,摩拳擦掌,积极训练备战。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校运会上,企01班取得了全校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最亮眼的是团体得分三分之二是班上女同学拿下的,而女同学的人数仅占班级人数的五分之一,这个独特现象当时也轰动了全校。
我们班八位女同学,基本上各有特长,有擅长跳高、跳远、跨栏的,有铁饼、铅球、标枪的,还有短跑及中长跑项目的,凡是班上女同学参加的项目大多能获得好名次,甚至破了校记録。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运动会上女生4x100米的小组接力赛,最让人刺激。我们班出场的是吴美兰、蔡娟、官根娣、沈爱玲,她们四位都是短跑高手,穿着钉字鞋,美兰和根娣的速度犹如一道闪电,蔡娟的大长腿两步并一步轻盈飞奔,爱玲小步疾驰,搭配组合无敌,让其他对手闻风丧胆,她们拿下了冠军还破了校纪録。我的优势是长跑项目,包揽了1500米和3000米的冠军,三年级秋季运动会还破了校纪録,为班级团体夺冠贡献了一份力量。企01班蝉联了两年学校秋季运动会团体冠军,名扬全校。
校运会最能体现一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班平时男女生不交往,但运动会期间就不一样了。只要有班上同学的项目,男女同学都会观战,当拉拉队鼓舞士气,做好后勤服务。同时,像苏丽、王跃虹等文笔好的同学积极撰写广播稿,宣扬好人好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励人心。这样一个积极向上、集体荣誉感强的团队很容易激发个人斗志,大家团结一心,为了集体利益各尽所能出一份力。
校运会对于个人而言,我的感悟是要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实现自我的突破。我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耐力体能好,具备长跑的潜能,高中时期的运动会从不敢报名参赛。到福建机电学校后,与蔡娟一起坚持每天晨跑。二年级校运会报名,在舍友们的倡导下,我也仅仅是抱着参与尝试的心态,却跑出了好成绩,老师同学们惊喜,我自己更是深感意外。据说,我三年级创下的校纪録成绩保持了若干年才被学妹刷新。
4. 校园生活
同窗三年,朝夕相处的校园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我们班8名女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市,福州叶絮榕、建欧蔡娟、宁德吴美兰、漳州苏丽、三明官根娣、莆田沈爱玲、安溪白丽娟。8个人正好住一间宿舍,宿舍里有5张架子床,十个铺位,其中一进门的两个铺位给大家放箱子。宿舍中间拼着4张办公桌,两个人合用一张桌子,一个人占用一个抽屉。8个女生吃饭也正好一桌,以前我们的饭桌由食堂统一指定安排。
我们宿舍风气好。团结友爱,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从未有过矛盾冲突,大家都没有校园牵手恋爱的故事。每个周五体育课后,我们端着脸盆,提着水桶,一同去教职工生活区的学校温泉澡堂洗温泉。为了学校文艺晚会,班长张贵和领着女生们去福州幼儿师范学校学跳舞。我们曾利用晚自习借故翘课,8个女生悄悄去五一广场电影院看电影;我们还一起去过东街口“味中味”美食店品尝福州小吃。
我的同桌叶絮榕,家住福建省协和医院宿舍,父母是医生,我们外地来的女生水土不服,她领着我们集体去看医生。絮榕请我们去她家吃饭,我第一次吃到如此好吃的大块焖羊肉。还有蔡娟,企01班女生的灵魂人物,她非常优秀,长得漂亮,书读得好,字写得好,又热爱体育运动;蔡娟特别乾净整洁,我们每个周末跟着她一起打扫宿舍卫生,清理床铺、桌子、抽屉,这些好的生活习惯我一直延续至今。还有吴美兰,也是个美人儿,人好,书读得好,体育特别好。体育课鞍马、单双杠等技巧性项目,体育科任徐老师必定让美兰第一个上,给大家做示范动作,让我自叹不如,羡慕不已。我和美兰特别同频合拍,走路都是一阵风,外出逛街总是相约。还有苏丽,古典有才的苏小妹,是我上下铺的好姐妹,福州冬天冷,我俩干脆就合铺取暖,两床被子垫一床盖一床,至今我还调侃她说,咱俩是同个被窝钻出来的好姐妹。还有沈爱玲,她的家庭特别困难,学校补助生活费,她拿的最高。她身体较差,我常陪她去学校食堂订病号营养餐。
那时候的我们课余生活极为简单。学校只有一台电视机,在我宿舍楼对面的二楼大礼堂,只有像类似女排比赛之类的重要节目才开放。我们宿舍里最享受的课余生活除了看书看小说,就是听广播剧。我和蔡娟有收音机,节目开播时,经常是宿舍放一台,去洗刷间洗衣服的人带一台,听小说连载。王刚老师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陈铎老师解说的《话说长江》我至今还记得……
我们班男女同学的关系很具有时代特征。正常情况男女同学不讲话,更没有交往。班上四十位同学分四个组,每组两位女生,平时即使前后桌男女同学也不打招呼,只有在几种特定情况下,才有互动交流:
——去校办工厂车间实习。由于安全问题,老师交待男同学要帮助女同学锁定机床卡盘,这时候女同学会主动找男同学帮忙。我常常找同组李诗清,他个子较高,他的实习机床又经常在我后面。刚毕业不久,有一次李诗清到龙岩出差,来龙岩水泵厂看我。他敲我的房门,很大声地喊我的名字。他见到我调侃到:“王同学,现在可以找你讲话了。在学校的时候,只有非常时期,我们男生才能得到跟你们女生讲话的荣幸……”。
——校运会。企01班集体荣誉感强,校运会上全班同学群策群力。赛场上凡是班上同学的项目,不分男女都会去加油助威,男女生也会相互交流切磋,提高竞技水平;赛场下分工协作搞好后勤保障和宣传工作等,男女生之间合作互动愉快。
——期末放假前洗被子的时候。每个学期结束之时,男女同学都会去学生生活区的公共大水池洗被子。有部分男生不会洗被子,一床被单放大半包洗衣粉,打起的泡沫比人头还高,然后,高高的个子站到水池里去踩踏,越踩泡沫越发地多,让人见了忍俊不禁。看到这些不会洗被子的男生,我们女生深感同情,后经商量,女生们集体帮班上一些男生洗被子。
——班级组织集体外出活动。如班上组织去春游秋游:爬鼓山,坐公交车到山脚,靠两条腿走到山顶;去磰溪野炊;游西湖公园等,这类班级活动男女生偶有互动。
那时候的男女同学关系特别单纯,就连讲话都脸红尴尬。虽然彼此交往不多,但并不影响同学间的情谊。
那时候的我们免费上学,国家对大中专学生除了免学费,还有生活补助。我们学校的补助标准是每人每月父母双职工的9元,父母单职工的12元,父母农村的14元,单亲家庭兄弟姐妹多或家里有特殊情况,经济特别困难的16元。学校标准伙食是16元,每月去学校总务处领定额饭菜票。饭票不要钱,我们理工类学校饭票定量30斤,银行学校等商科类学校是28斤。我拿12元的补助标准,去领饭菜票的时候需要补交菜票差额4元。学校食堂一张菜券值一角六分钱,可以买一份菜,有荤有素,另加一碗免费紫菜蛋汤或冬瓜汤,同学们戏称为洗锅汤。若不够吃也可以自己加菜,一般荤菜1角钱,青菜3分至5分钱一份。
我最喜爱福州名菜荔枝肉,酸酸甜甜外酥里嫩,第一学年我因此吃胖了不少。周末我时常去姑姑和表姑家蹭饭吃,每月的饭菜票很足够,有时还有剩余饭票转送男同学。男同学30斤饭票普遍不够吃,要家里寄全国粮票或福建省地方粮票,买饭票1斤需人民币1角4分2厘钱加粮票,不够吃的同学自掏腰包。
父亲每个学期给我50元的生活费。50元钱除了每月交4元的菜票差额,还剩30多元作零花钱。一个学期约四个月,仅仅日常零星开支是足够的,如果想要添置新衣服,就捉襟见肘了。那个年代的服装是裁缝师傅手工定制,我们学校边上有位裁缝师傅做的衣服特别漂亮,我很喜欢。因为做新衣服我也曾有过身无分文的时候,还好在福州有姑姑表姑作后盾。记得有一次口袋空空,便去马尾羞答答地伸手向姑姑要零花钱,姑姑姑丈二话不说给了我几元钱,这样我去找同学老乡玩的公交车票钱就有了着落。那时钱大,一站公交车票才几分钱,几元钱可以办许多事情。那个年代,同学们都生活简檏,宿舍里大家彼此彼此,不会因为来自农村困难家庭而有心里落差。
5. 实习与分配
当年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面向机械工业的技术型人才,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很重视。工厂实习是我们的必修课,实习又分为基础学科的实习和专业实习,一二年级是基础学科实习;三年级专业实习,也就是毕业实习。
基础学科实习在本校的校办工厂进行。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要实习两周。福建机电学校的校办工厂是福州台钻厂,是原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台式钻床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武夷山”牌台式钻床系列畅销国内市场,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校办工厂有铸造车间、金工车间、金属热处理车间、装配车间等,我们实习从铸造车间翻砂脱模制坯开始学起,重点是学习金工车间的车、铣、刨、磨等机床操作技能和识图能力。
铸造车间的工作与黑漆漆的砂子打交道,又脏又累,但操作安全,只要胆大心细,工作任务均可完成;金工车间实习首先从车工开始学起。学习开车床加工零配件,刚开始心里高度紧张,生怕毛坯未夹紧,零件飞出来;生怕把零件车过头报废;手、眼并用,高度集中,用游标卡尺测量,分多次把零件加工至图纸尺寸要求,整个过程,很考验一个人的动手能力。
金工车间车、铣、刨、磨的工作性质差不了很多,只不过加工零件精密度不一样罢了。这些都是机械行业一线工人的基本工作,并没有我们之前想象的轻松快乐。我知道当农民的艰辛,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无论酷暑严寒都要干,只有勤劳才有收获。历经了校办工厂实习,才发现要当好工人也并不容易,除了需要体力和精力,还需要脑力,需要技术和技巧。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都要有吃苦耐劳、踏实勤恳的品质,干一行爱一行,才能专一行精一行。
三年级是专业实习。三年级上学期重点上专业课,下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写论文及论文答辩。毕业实习是自带课题,深入到福州大型机械企业的对口部门,如福建机器厂、福州机床厂。班上同学选择实习课题的故事也让我记忆深刻,我们企01班学生的培养方向就是企业管理人才,我们的实习课题有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车间管理……财务管理。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全班四十位同学中三十九位都朝着企业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管理岗位选课题,唯独我选择了财务管理。那时搞财务核算多数人不感兴趣,而我只想从小小会计做起,踏实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我的选择让财务管理科任戴露老师好惊讶,也因为全班还有一个我选了他的课题,让他很欣慰。他问我:“为什么你会选我的课?不想跟着大家走?”我答:“一个女孩子,只想踏踏实实做个小会计。”后来,我去了福建机器厂财务科实习。福建机器厂是大型国有企业,是福建省机械工业行业的龙头老大,当时该厂正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制度的改革。在实习期间,我跟着财务科长深入到各个车间,参与企业最基层部门的财务核算调查。这段经历也为我毕业后在企业从事核算工作打下了基础。期末结束,我的毕业论文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巧合的是后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在企业还是在行政事业单位都与财务核算工作有着不解之缘。
三年级下学期,一边实习一边准备毕业论文,同时,大家都面临着毕业分配去向问题,那个时候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八十年代初期,各行各业正在振兴崛起,地方各部门急需人才。为发展地方企业经济,平衡各地市人才需求,学校招生及分配,原则上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但对大型重工业企业有倾斜。我是龙岩永定的生源,原则上分配回永定。由于福州三明大型重工业企业多,也可以留福州或去三明,但留福州的难度很大。我们班分配权掌握在学校,更具体一点说在班主任手上。那时候的我们普遍都是服从分配,不会私下找学校班主任提要求。实习期间,班主任张学坚老师找我们逐个谈话,想瞭解同学们的分配去向意愿。
记得张学坚老师找我时,是和班上另一位永定同乡陈汉炎同学一起谈话。我考虑到永定除了一个小型企业永定县水轮机厂,没有其他更好的企业,就给班主任提了我的分配意愿:希望留福州,其次回龙岩,如果前两个志愿都不行,就去三明。班主任问:“如果永定县一定要人回去呢?你们两个怎么办?”我沉默了,这期间陈汉炎同学一直没说话。班主任又问汉炎:“汉炎,你的想法呢?”汉炎答:“好的地方先让给碧云,我是一个山里人,哪里都行。”汉炎的回答,让我无地自容,在切身利益面前,在个人前途大事面前,他表现出来的胸怀格局,给我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后来,班主任把我们两人都安排在龙岩,只不过考虑到我是女生,分配到龙岩市中心的龙岩水泵厂,汉炎在近郊的龙岩市化工厂。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师生三人谈话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5. 亲友关爱
福州是我从小向往的大城市,这里我有三个姑姑,一个是亲姑姑,另两个是表姑,她们都有各自完美幸福的家庭。
我的亲姑姑叫王福英,姑丈郑文添是永定凤城镇桃坑村人。姑丈和蔼可亲,对我很好,当时姑丈是福州市晋安区政府的办公室主任,办公楼、宿舍楼就在我学校边上。当时姑姑的家住在福州马尾区,每个周末姑丈会来邀我一起乘坐公交车回马尾。
由于我们学校管理严格,女生宿舍楼男生止步。每个周末姑丈回马尾时,就会到我的宿舍楼下喊我:“阿云,你在吗?我们回马尾啦。”时间久了,整幢楼的女生都知道我的姑丈了。在马尾姑姑家,有表姐郑玲,表姐夫李宏昌,表哥郑平,表弟郑魏。我时常和表姐同进同出,她带我去马尾农贸市场买菜,教我挑菜挑螃蟹海鲜……姐夫是福州边防支队的军人,帅气温和,他带我去坐快艇游闽江口,教我包饺子,怂恿我吃血淋淋的血蛤……第一学期结束,寒假我没有回家,在姑姑家过年,第一次过别样的春节,很是新奇快乐。福州三年,姑姑一家给予了我太多的关照,这份恩情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表姑郑秋娥是福州五中的老师,表姑丈王树勋是永定城关书院下坑人。表姑丈在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公司工作,两个表弟王劲毅、王劲军特别优秀。表姑一家住在福州五中教师宿舍,与我的学校仅一条街之隔。表姑一家对我非常好,我常去表姑家蹭饭吃。最记得表姑做的炒兴化粉和福州面线,加入香菇肉丝青菜一大盘,上面加盖两个荷包蛋,一出锅香气扑鼻。表姑会说:“碧云,趁热先吃,学校没有什么东西吃,来姑姑家别客气,年轻人要多吃点……”表姑温柔关切的话语至今犹在耳边。
有一次我踩到生锈的钉子伤着了脚掌,把表姑急坏了,又是送药又是送吃的……几十年过去了,表姑表姑丈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一直铭记于心。表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是全国优秀教师。她在福州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但她身上客家人的优秀品质一点没有变:热情好客,大方得体,别人有困难极其热心帮助,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大好人,福州永定老乡们给予她极高的评价。表姑是我心中的榜样,她优秀的品格,待人接物的情商一直影响着我。
另一位在福州树木园工作的表姑郑永兰,是父亲的发小和同学。永兰表姑把我当作是自己的女儿,对我也关爱有加。
福州三年,还有一群差不多年龄的乡友,大家互动的快乐时光,也让我记忆深刻。福建银行学校的王满招、廖秀梅,福建交通学校的刘茂华,福建供销学校的戴贵煌。我们五人帮是高中同学,又相聚福州,似兄弟姐妹,关系特别不一般。他们四人的学校在仓山区,我的学校在福州市中心,乘车方便,周末我们经常互访。后来,又认识了福建地质学校的廖永桢,福建省计委工作的戴诚荣。廖永桢和戴诚荣就像是我们的大哥,给予我们许多帮助和照顾。
福州的乡友同学周末经常相约聚会:去金山寺野炊,去银行学校背后的盖山登高望远,去西湖公园赏秋菊,还曾一起去照相馆留影纪念,大家总有许多相聚的理由。戴诚荣有一部照相机,是我们的免费摄影师,为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青春倩影。
我高中八班的同学吴晓霞第二年考上福州大学,赖晓军、李丽萍、黄俊卿当时也在福州服役,我们常有往来。女同学时常相约去李丽萍和黄俊卿的部队蹭饭吃,回想起来特别亲切,也很有意思。赖晓军的部队就在我的学校边上,他常约我一起去找一个同乡漂亮女孩。这个女孩手工活做得好,她还帮我勾织了一个很漂亮的自行车三角架装饰物。N年之后,偶然知晓他的贤妻就是当年那个女孩,我才恍然大悟,呵呵,真是幽默有趣。
另外一位与我缘份特别深的同学是吴秋莲。秋莲高三与我同班,比我后一年考入福建机电学校,成了我的小学妹。两人同一栋宿舍楼,同一栋教学楼,常常形影不离,彼此相互关照,如同亲姐妹。在机电园里我俩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两人深厚的友谊也一直延续至今。
榕城三年,学校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良好的教学秩序,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让我的知识面得到拓展,知识结构也有质的提升,奠定了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企01班老师同学的陪伴和关心,帮助我如期完成了学业;福州亲友更是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让我远离家乡也有温暖依靠……这段求学经历对我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