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筑路修桥

  1. 调入龙岩路桥公司

  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开始大力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为改变闽西老区落后的交通状况,龙岩市政府也启动了公路“先行工程”建设,全面改造国省道繁忙路线。成立了“龙岩地区公路工程扩建指挥部”,汇聚交通、公路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先行工程”的指挥监督和管理,同时成立了龙岩公路桥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龙岩路桥公司),负责具体实施龙岩地区境内的部分省道、国道改扩建工程。

  龙岩路桥公司是龙岩市交通局管辖下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公司刚成立不久,我作为第一个调入占编正式人员,被安排在财务科工作。

  1995年4月1日我如期到龙岩路桥公司报到上班,单位地址在龙岩市交通局办公大楼内。

  那天早上八点,我拖着出差的行李箱,提早在龙岩市交通局办公楼下的停车场等候。之前有接到龙岩市交通局人事科电话通知,上班的第一天要随领导去上杭县开会。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停车场边上,望着陌生的龙岩市交通局大院,不知道谁会来叫我,也不知道哪一辆车去。我晕车严重,看着那些轿车,更是心里发怵。半个时辰后,一位年轻小伙子朝我走来问道:“你是新来的?”然后,他指着一辆桑塔纳轿车,让我上车。到了车上我才知道,车里坐的全是集团公司的领导,过来叫我的人正是财务科罗科长。面对一车未曾谋面过的新领导,我高度紧张,紧绷着神经,强忍着自己的晕车反应。奇迹出现了,一路上,竟未出现晕吐现象,平安扺达了目的地。更神奇的是,因为这次经历,我就此告别了晕车症。

  参加了会议,我才知道公司正在承建319国道上杭县境内吊钟岩至西山下路段的公路工程,业主是上杭县政府。我在财务科的工作,负责公司工程款往来账户的管理和上杭吊钟岩至西山下工程施工站的会计核算工作。工作不忙,却经常要出差。去上杭县政府催缴要工程款,与领导一起去吊钟岩路段查看工程进展情况,去西山下施工站送工程款,收集会计核算资料。

  2. 关注一线工人权益

  工程款拖欠是一个社会问题。那个时期是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公路工程的业主方一般是政府部门,工程款的拖欠现象,还没有那么严重,但也存在包工头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

  一个项目的工程建设,一般会涉及三层关系人,即业主与工程承建方,承建方与各个小项目的承包人,承包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弱势群体是一线工人,他们的工资最容易被拖欠,甚至有些不良包工头是故意拖欠不给。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工,他们吃苦耐劳,开山爆破,架桥铺路,是他们的汗水浇筑起一段段宽阔崭新的公路。他们是最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的血汗钱被拖欠,于心何忍。

  有一次,公司承建的205国道永定三层岭路段,在支付最后一笔工程尾款时,工人代表来到我的办公室,反映了被拖欠的工资情况。我与他们并不相识,但我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在瞭解落实情况之后,便向领导汇报了此事,并提出瞭解决措施。领导同意我的意见,承包人在拔付款项的表格上签字之后,我当作他的面,把相关款项直接付给了工人代表,完美地解决了这场拖欠已久的劳资纠纷。

  3. 路遇凶险

  在国省道改扩建之前,通往各县市的交通要道,早期是未硬化的砂土路。路面窄,桥梁安全隐患多,上下坡弯路多,路线长,交通极为不便。加上国省道改扩建新修线路有些地方会与原来的老路重叠交错,修路期间,施工爆破,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塞车堵车是常态,路上的行车安全事故也常见,交通路况极为恶劣。

  我们经常去查看吊钟岩施工现场进度,有时车辆无法进入,只能走路去工地,满脸尘土一身泥。那时的银行结算系统没有现在发达方便,除了对公业务可以转账,与工人结账一般是现金给付。我们财务人员经常要从龙岩送工程款,去西山下施工站。施工站里住着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住宿办公场所是临时租用老百姓的平房,生活条件差,我常常也需要住下来,处理必要的业务。

  施工站的环境差,对于我来说算不上什么,最辛苦最危险的是每次去施工站的往返途中。龙岩至上杭西山下,途经吊钟岩路段,这段路是连接着上杭、长汀、连城、武平四个县城,又通向江西广东的要道瓶颈,交通特别繁忙拥堵,加上公路施工,每天堵车极为严重。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若堵在路上,途中待上半天,甚至一天也不足为奇。遇到恶劣天气,施工爆破,或者交通事故,就更不用说。

  有一次,我们从施工站回龙岩,即将堵车之时,后面一辆车急切从我们身边挤道超车,堵车时,那辆车正好占了我们的位置,停在一辆载着高耸物资的大货车边上,意外事故发生了。那辆大货车因路面不平整,重心偏移倒在了我们前面的那辆轿车上,当场压扁,触目惊心,让我惊恐万分……那天是施工站的客家师傅开车送我回龙岩,挤车时,是我的师傅礼让,否则,被压的应该是我们的车。这件事让我很感慨,人生旅途,变化莫测,做好自己,一切自有安排。

  又有一次,从西山下施工站回龙岩,因雷暴雨天气,山洪暴发,在吊钟岩工地下方一段老公路上,一座破旧老式石拱桥,被山洪袭击,即将冲塌之前,我们的车被堵在离危桥不远处。拱桥被洪水冲刷,慢慢被浸蚀,车辆是絶对不能开过了,前面两辆车的人,有人下车,冒死从仅剩二分之一的桥面飞奔过去。我也下了车,但看着汹涌咆哮的山洪,止住了脚步。我想桥面随时有可能崩塌,冒险冲过或许瞬间就去见海龙王,我没这个胆量,又返回车上。堵在桥头两边的车辆越来越多,老旧公路路面窄,车辆要想调头绕道是不可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雨还在不停地下,望着后面没有尽头的被堵车辆,大家心灰意冷,过夜是肯定的,什么时候能通车,未知数太大。

  晚上八点多,雨稍小了,有一群人自发下车,想徒步绕行,爬山越过工地下方,到桥的对岸。翻山越岭,爬树攀岩,对于我这个从小长自农村的客家妹子来说,算不了什么,凭着我的胆量和勇气,没有多想,便徒手跟在那群人后面。虽然没有路,但前面一段山坡还好走,在越过河岸上方陡峭悬崖时,我被吓到了,此时的我战战兢兢,内心无比的害怕和后悔。下面是汹涌奔腾的山洪,上面是吊钟岩施工路段,脚下是施工推下来的黄泥土,被雨水浸泡,稀烂厚松的黄泥土随时有塌方的可能,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滚入悬崖下的洪水中。但此时的我们已经无法回头,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奋力抓紧较实的茅草灌木,攀岩过去。

  到了桥的对岸,我们个个落汤鸡似的,满身黄泥满身水,一些人连鞋子都弄丢了,狼狈不堪。龙岩方向来的车辆已经陆续掉头返回,正好还有一辆龙岩汽车运输公司的客车未开走。司机看到我们这群从工地上爬下来的泥人,大为诧异。此时的我才想起自己身无分文,怎么乘车回龙岩?没想到,司机见状,二话不说,主动打开车门,让我们上车,许诺免费把我们一一送回家。这位不知名的师傅,听口音也是我们客家人,他如此热心相助,让我们感激涕零。我到家已午夜时分,敲开家门,看到张先生的瞬间,真是劫后余生见到了亲人,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这次冒险行动,让我后怕,也开始反思检讨自己的行为。首先,遇事不够冷静,缺乏耐心等待的素养。其次,胆大莽撞,缺乏安全意识。如此恶劣的天气,在荒郊野外,没有路,竟敢跟着一群陌生人,摸黑爬越介于工地与河流之间,如此险峻的山崖。假设黄泥土滑坡……假设未抓牢灌木……假设不慎滑倒……只要有一个假设被成立都是灭顶之灾。第三,到了河的对岸,幸运的是还有车辆未开走,又遇到了好心司机,遇到了人间大爱。否则,后果也不堪设想。附近没有村庄,离龙岩还有几十公里路程,那时没有手机,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三更半夜谁来帮你?大家都离开了各自的车辆,只能冒雨在野外过夜,等待第二天被人发现……桥已经被冲毁,正常通车是不可能了,家里人不知道情况,又有谁会来救援?

  这次历险的教训深刻,也让我深受启发,这也是人生之路的一段缩影。人生旅途每一程都是独一无二,走过了就无法回头。任何时候都要冷静清醒,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否则,冒险不实的行为,极有可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我在龙岩路桥公司工作八个月,深刻体验到早期公路建设的艰辛,并对那些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把青春和汗水献给闽西公路交通事业的交通人更加敬佩。正如我的同学刘茂华,他从小生长在永定客家农村山区,靠着自己的勤奋读书,走出了大山,成为一名路桥专业工程师。他吃苦耐劳,勤奋敬业,几十年的工作都与闽西的公路建设打交道,是位典型的交通人。

  4. 铭记贵人相助

  我从龙岩水泵厂调入龙岩路桥公司,也是机缘巧合,得到贵人相助。当时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双休制,而企业还没实行,且龙岩水泵厂的休息日是星期五,又与张先生不同步,这让我萌生了想离开企业的念头。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我买了一大堆的书,想通过读书考试进入政府机关。由于当时公务员考试报名需要单位介绍信,龙岩水泵厂禁止人才外流,我无法拿到单位的介绍信去报名,报考公务员之事一直被躭搁。后来厂里换了新厂长,又再次勾起了我想调动的念头。

  我一边开始挤时间读书,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一边寻找接收单位。后来,同学刘茂华告知成立龙岩路桥公司的信息,但当时进入行政机关开始要考试,从企业调到事业单位,也属于逆向调动,难度很大。我的闺蜜范晓英和钟晓珍,都是客家妹子,为人热心,我们的相识源于永定一中。她俩知道我的情况后,帮我出谋划策想办法,幷合力一起帮我调入了龙岩路桥公司。

  这次调动是我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后来的发展机会,我心里一直铭记着这些贵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