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国企历练

  我21岁开始参加工作,54岁退休,在这33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先后在国企、政府交通部门和国家税务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1. 庆幸进入优秀国企

  1984年7月如期收到了福建机电学校的毕业分配通知书,我被分配到龙岩水泵厂。8月1日我手持毕业分配通知书,到龙岩市人事局干部调配科,换了张介绍信去龙岩水泵厂报到。

  龙岩水泵厂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福建省第一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定点生产水泵专业厂,曾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被授予“国家二级企业”。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消防泵、排污泵、工矿专用泵、化工泵、管道离心泵、民用抽水泵等21个系列,300多个品种规格。多个产品曾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奬”“节能产品奬”,厂内拥有达到国家B级精度标准的大型水泵试验台,还设有水泵研究所,负责高效高汽蚀性能优秀水力模型的研究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石油、化工、煤炭、造纸、电力、矿业冶金等行业。营销全国29个省、市,部分出口东南亚及中东地区,也是中石化、广石化、大庆油田、新疆塔里木油田、秦山核电站等大型国企的配套设备供应商之一,产品广受用户好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是龙岩地区重工业局重点企业,是龙岩重工系统工业生产总产值名列前矛企业之一,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显着,我庆幸自己能分配到这个企业。

  我第一次来到厂里,感觉工厂好大。一进大门是生活区,通道两边是职工宿舍楼;往里走,是个很大的操场;操场边上是机关办公大楼,办公楼二楼是办公室、工会及大会议室;三楼造型似四合院,中间路天平台是花圃,四周是各个科室,有资料室、制图室、设计科、工艺科、人事科、劳工科、财务科、生产科、销售科等部门。办公楼边上的大通道进去就是厂区,有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金工车间、大修理车间、装配车间,有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还有一幢楼是质量检验科和计量室。

  那天我拿着介绍信到厂里人事科报导,正巧遇到刚刚退居二线的老厂长邹日彰。老厂长对我说:“小姑娘,龙岩水泵厂在龙岩机械行业是数一数二的好单位,你进来了,就要以厂为家,安心工作……”。按照厂里的规定,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去车间实习一年,我被安排到铸造车间办公室。

  铸造车间是厂里的首要车间。水泵主体零部件基本上是铸铁件,如外殻、叶轮、底座等。铸造是水泵零件制作的首道工序,车间有五大块业务,即木模班、翻砂制模、铸铁熔炼浇铸、物理化学试验室以及车间管理办公室。在铸造车间实习,主要协助车间办公室人员做好生产任务的统计,不参与车间一线的具体工作。但我经常深入车间,陪工人师傅干活聊天,瞭解熟悉铸造车间的工序流程。车间工人师传淳檏简单,他们对企业归宿感强,职业认同度高,工作中团队协作精神好。 

  半年后,全国工业企业广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厂里成立了一个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简称全质办。厂领导考虑到我的专业,便提早把我从车间调入机关,安排到全质办。这个办公室也就三个人,主任章水湘,另一个同事苏永祥。章主任工作认真严谨,也很爱学习,晚上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同事苏永祥字好,文章好。

  当时全国上下推广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如火如荼。遵照上级要求,国企要成立全质办,负责组织全厂职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落实基层开展情况,收集汇总材料编制成企业通用标准,参加企业成果发布经验交流会等,我们办公室也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我一个刚学校毕业的小姑娘,坐在厂部大礼堂的讲台上,面对台下全厂领导干部职工,讲授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娓娓道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代表龙岩水泵厂参加成果发布会,叙述真实生动,有借鉴价值,被作为优秀成果代表,逐级推送,从市级推向省级,再由省级推向了华东片区。为此,我曾作为福建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了在安徽屯溪召开的华东片区成果发布会。

  在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的两年时间里,紧张忙碌,却收获很大。两位老同志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学习了许多,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在生活上,那一年与我同时分配到龙岩水泵厂的外地学生共五个人。其中,有我福建机电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两位同届同学谢小川和雷建智,还有龙岩技工学校毕业的钟青红和杨霞。厂里把我们五人暂时先集中安置在厂部招待所。这个所谓的招待所就是职工宿舍楼底层一个套房,有两间一厅。我们三个女生住大间,两个男生住小间。厂里的生活区有大食堂、公共大澡堂、成排的洗衣池等,公共设施配备齐全,生活上非常方便。

  我仍然保持着学校的学习习惯。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常读书写字,清晨会在阳台读读英语。我的书桌和宿舍阳台正对着厂里生活区的主要通道,厂里职工来来往往皆可见我读书的情景。没想到我这个极平常的小习惯,无意中成了厂里的热门话题。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些年长的老同志回家要求他的女儿和我交朋友。我有一位现已定居香港的闺蜜林恵明,两人的友谊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她的爸爸林传荣是有文化有思想德高望众的老师传。他对女儿要求特别严格,当时,他要求恵明业余时间要多跟我一起玩。林师傅还曾把我叫到他们家谈话,希望我能带带他女儿,让惠明与我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些故事成了我心中的美好回忆。

  住招待所集体宿舍期间,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故事。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厂里发工资,我套在一个信封里,放入宿舍书桌的抽屉里。过了几天,突然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着,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没有多想,也不敢对任何人提起。既然工资弄丢了,就算了,离家出门前,爸爸给的生活费还有。我没想过这事件是否与舍友有关,更没有怀疑她们,过了不久也就忘了。

  七年后,厂里新调来一位职工,机关办公室负责人想起了招待所的那张办公桌。我的新同事在整理桌子时,意外发现在抽屉边上夹着王碧云的一封信。这封信正是我刚毕业的时候,福建机电学校的财务管理科任戴露老师写给我的信件,信封上收信人名字明确。新同事打开一看,里面正好是一个月的工资36.5元。他兴奋地把信件送给我,失而复得,我也很开心。后来,我同房间舍友钟青红听说了此事,她立马放下手头工作,直奔我的办公室,亲自登门道谢。她说:“碧云,太感谢你了。当时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你竟一如往常不动声色,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当时你说了这事,那我们该怎么办?何况后来咱俩还一直做舍友……”。本来我是觉得这件事算不了什么,被她这么一说,反而被触动了。是啊,如果当时我说了,不就等于怀疑舍友了吗?那他们又该怎么办?事情发生了,有时想象与真相并不一样,没有确凿证据,应给予他人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人际关系也就轻松简单。

  2. 见证水泵厂的荣景

  在全质办工作两年之后,承蒙生产科陈素琼师傅的推荐,1986年底我调入了生产科。陈素琼师傅是厂部综合统计员和全厂的奬金核算员。1986年初,我还在全质办,她突发重大疾病,当时我正在请婚假,厂里紧急把我召回,临时去生产科顶替她的工作。几个月后,她康复回厂上班,看了我替她做的工作,非常满意。之后,她反复给领导提议把我调入生产科。

  我在生产科先是负责两项工作:一是接替另一位调走的同事杨晓岩手上的工作,负责全厂水泵零配件账目管理和零配件的销售开票;二是接管陈素琼师傅手上的全厂奬金核算工作。

  水泵零配件账目管理与销售开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熟悉各种水泵配件,要懂得通用零配件在不同水泵规格品种中的通用性,经常要与计划管理员、调度员及生产科长交换意见,对现有库存水泵零配件可否销售,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顾及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考虑水泵生产整机装配的需要,又要满足用户维修零配件的需求。经常要下到零配件半成品仓库,瞭解零配件动态库存数,以确保水泵零配件满足整机装配和销售两不误。

  至于全厂奬金核算工作,是厂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每个车间工作量的考核,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每个月底,要对车间上报的各种任务工时统计数据进行复核,对临时追加任务,各种异常加工零配件工时补贴,都要一一核对,并要与计划、调度以及科室领导沟通落实,确保核算的准确性。这项工作要求认真细致,稍有不慎,极易与车间发生矛盾纠纷。

  生产科是全厂的生产指挥中心,工作共三大部分:一是全厂生产计划与调度。二是全厂水泵零配件的管理,下属管理一个零配件半成品仓库,一个木工模具库。三是厂部综合统计和全厂奬金核算发放。生产科是厂部的大科室,科长王建清统管全科工作,是全厂的生产计划调度总指挥。在科室一起办公的人员还有生产计划管理员、全厂总调度员、水泵零配件管理员及厂部综合统计员……科长是王建清、副科长陈初春,计划管理员是卢仲先,他们在工作上对我帮助很大。尤其是卢仲先,他是我的老乡,业务熟悉,工作能力强,特别优秀。他从生产计划员做起,后来成为生产科副科长、科长、生产副厂长。我负责水泵零配件管理期间,经常向他学习请教。王建清科长和陈初春副科长对我也非常关照,那时我的孩子小家庭负担重。

  那些年,厂里的生产销售形势大好,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计划一般按销售科销售预订数安排生产。为了赶时间赶任务,我们厂部机关干部经常要下到装配车间,帮助安装水泵。水泵整机安装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经常下车间一线实践操作,许多机关干部都成瞭高水平的水泵安装师傅。由于生产任务紧,各车间的每个岗位都是满员出勤。金工车间、大修理车间、热处理车间还安排两班倒,重要的关键岗位,加班加点是常态。车间里机器轰鸣,热闹繁忙。厂里劳动纪律严明,准时上下班,人事劳工科不定期对各个部门查岗。那时的水泵厂,生产经营红红火火,全厂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企业生产营销形势好,职工福利待遇也好。我们的收入除了工资,还有奬金以及其他福利。厂里经常免费发放生活物资,免费职工住房以及水电,免费托儿所、医疗室、公共大澡堂,公共大食堂便宜实惠,这些都是企业的福利。当时,国有企业是铁饭碗,效益好,有本事的人往里调,厂里好多老职工都是一大家子全在厂里工作生活。

  生产科的陈素琼师傅在厂里德高望重,那时陈师傅临近退休,领导安排我准备接替她的工作。陈师傅很重视对我工作能力的培养,指导我统计数据的釆集、核算及报表的编制;带着我深入车间一线,搞统计调查,指导基层统计工作;指导我撰写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也带着我一起参加省地市机械重工系统的年终报表汇编和统计工作会议。

  由于得到陈师傅的传、帮、带,我对生产科的工作很快就上手熟悉。1992年,陈师传正式退休,我接管她手上的全部工作。肩负着重要职责,我始终牢记陈师傅的教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搞好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绩。1994年,我曾作为福建省统计工作优秀企业的代表,出席全国水泵行业在天津举办的统计业务培训会议,并将次年的全国水泵行业统计工作会议带回龙岩召开。当时这种全国性会议,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各大企业争相想拿下会议举办权。我能把会议带回来,厂领导非常满意和高度重视,并给予我工作上的肯定和支持。1995年3月,全国水泵行业统计工作会议如期在龙岩召开,会议举办非常成功,让龙岩水泵厂在全国同行业中声名远扬。同时,这场会议也让我在龙岩水泵厂的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

  3. 不舍水泵厂在改制中消亡

  我在龙岩水泵厂工作十年,见证了企业最辉煌的时期。1995年4月我调离龙岩水泵厂之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始走下坡路。正如厂里的老同事调侃我说:“小王,你把龙岩水泵厂的财运带走了。你在厂里算了那么多的奬金,你调走之后,厂里也没有奬金来算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整个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龙岩水泵厂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政府放开管控,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快速增长。政府的权力也开始逐步下放,水泵生产许可证被取消,龙岩水泵厂原有的协作单位趁机自己寻找客户,抢占市场制高点,企业原有的客户市场逐步被私营企业瓜分。

  由于国有企业仍然受政府规章的制约,经营机制不及私营企业灵活,企业效益开始下滑。许多职工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甚至辞职办起了私营水泵制造企业,带走厂里的许多技术人员,导致企业人才大量流失,新产品开发节奏缓慢,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此时,政府又放开价格管控,国企产品价格竞争敌不过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越来越差,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停止不前,最终让企业失去了生存的活力。加上老厂离退休职工多,历史包袱重,企业负担越发地重,以至于职工工资奬金无法及时兑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度日如年。

  1998年下半年龙岩市政府为了拓展城区道路,将登高路向西沿伸,规划从龙岩水泵厂中间穿行而过,全厂职工开始人心惶惶。企业改制必然到来,因切身利益保障问题,厂里职工经常闹得不可开交。龙岩市政府为龙岩水泵厂改制开了几十次的协调会,因住房安置问题无法解决,始终无法平定安抚职工的情绪,企业改制无法落实。

  至2002年,龙岩水泵厂的职工住房安置方案出来后,改制工作才有进展。2003年1月1日,企业宣布整体解散,整体拍卖。职工身份置换买断工龄,一年工龄补贴1135元。职工住房安置有拆迁异地安置和货币形式安置两种形式,职工安置房为全额集资建房。

  为了职工住房安置,龙岩市政府召开了多次协调会。张先生时任新罗区国土资源局局长,代表政府参与职工安置协调会,解决龙岩水泵厂解散职工安置以及落实职工安置小区地块事宜。在龙岩市政府会议室,张先生与龙岩水泵厂二十几位职工代表面对面座谈。为帮助龙岩水泵厂的职工,张先生尽了很大的努力,提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他把新罗区国土资源局收储的两块地,都是规划前景看好的地块,拿出来给职工代表挑选,厂里的职工安置小区地块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安置集资房于2007年完工,大家陆续迁入,才真正结束了龙岩水泵厂职工无家可归的日子。

  我与龙岩水泵厂有很深的情缘。我在龙岩水泵厂度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贡献了我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龙岩水泵厂是我的娘家,正如当年我申请调离时,毛安生厂长对我说:“你是龙岩水泵厂的女儿,女儿长大了总要出嫁,有了好人家,应该放你走……”我始终没有忘记龙岩水泵厂的培养恩情。在机会来临之时,我也尽一己之力,藉助张先生为龙岩水泵厂做好事,办实事。在龙岩水泵厂拆迁安置问题上,我再三叮嘱张先生,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厂里职工的住房安置地块,以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曾经与我朝夕相伴的同事们。现在的龙岩水泵厂安置小区,正如张先生预期,成了龙岩市区的繁华黄金地段,生活非常方便。

  回想当年在龙岩水泵厂的时光,特别怀念。即使在大洋彼岸,我也时常会想念厂里的同事们,尤其是我的师傅陈素琼。陈师傅是智慧之人,处理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关系,有她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她对我帮助很大,她是我步入社会后很关键的引路人。她的丈夫张再如先生原是龙岩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当年,张先生想从地质队调回龙岩,张行长曾亲自带着张先生,向有关部门推荐。三十几年了,我夫妻俩和陈师傅夫妇一直保持着联系,陈师传也始终关心着我们的家庭,关注着我们的成长。还有生产科王建清科长、副科长卢仲先、陈初春,办公室副主任曹惠云与张金辉夫妇,工艺科长罗伯达陈仁秀夫妇,苏永祥……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倍感温暖。在厂里交往密切,印象深刻的同事还有王飞凤、林惠明、钟青红、陈阿玲、温洪瑞、赖庆华、林萍、郭玲、黄伟珍、刘德伟……

  龙岩水泵厂就这样消失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原本生产经营效益那么好,如此优秀的国家二级企业遭淘汰,非常遗憾可惜。企业消亡的原因,主要还是国家政策大环境的变化,是国家深层次的改革让国有中小型企业在改制中退出历史舞台,龙岩水泵厂的命运只不过是全国千千万万中小国有企业的一个缩影。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