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学运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讨论热度最为热烈的学生运动,学生试图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由于错误的认知和主张,导致他们并没有实现自以为的“岛屿天光”,在一错再错之下,“花碎满地”“宝岛蒙尘”,对台湾社会及两岸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节 太阳花学运的背景
“太阳花学运”的爆发看似是两岸服贸协议审查过程中的偶然,实际上是台湾社会长期多种问题因素叠加的必然。究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展开分析:
一、全球化冲击下停滞不前的经济发展困境
“太阳花学运”爆发的关键原因是台湾的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民进党当局的“台独”主张大大阻碍了台湾参与全球经济,特别是参与两岸经济合作的历史发展潮流,马英九执政后虽然有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同新加坡等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但其自由贸易出口覆盖率仅为9.65%,仍然远低于同期韩国的36.1%。在两岸贸易上,大陆当时正是经济转型时期,“台湾接单、大陆生产、欧美销售”的三角运营模式未能及时适应大陆转型升级的需要。马英九执政期间经济增长率渐入低谷,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仅为1.48%和2.11%,在亚洲“四小龙”中处于垫底的位置,连续两年低于当时全球平均水平的2.6%和2.5%。总体经济的低迷导致工资水平的停滞不前,从2000年开始台湾工资就进入了负增长期,其中马英九执政的2008-2012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工资下降0.67%。服务业尤其严重,从1993-2012的20年间服务业实质薪资平均增加率仅为0.54%,仅约为同期间制造业的一半(1.00%)。同时赋闲人口创历史新高,约有76万7千人。15-24岁的青少年失业率为13.17%,是整体失业率的3.1倍,高学历并没有带来高就业,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失业率为5.28%,是整体失业率的1.3倍。而服务业的就业率为58.88%,低于总体生产比率的68.03%,显示服务业创造就业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在这低迷的经济和停滞的收入之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的投资和消费却持续下行,投资意愿低落,2011-2012年连续两年负增长,民间消费意愿低下,消费增长率持续走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青年们面对低薪、高失业率和高房价,陷入焦虑和失望之中,在调查中有近八成的青年认为台湾当时的大环境对他们不公平,有六成的人认为这个不好的情况会很难好转。另一方面,马英九当局急切寻找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已正式签署一年多,对台湾经济影响重大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成为重要的方向,民进党却不断从中阻碍协议的审议通过,政党对抗进一步激烈化。
二、对中国大陆的长期敌视教育
自从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利,国民政府被迫迁移来到台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统一祖国的目标,但在美国的蛮横干预下,两岸长期处于对峙状态。
自迁治台湾以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反共”教育,国民政府认定“中华民国”是唯一合法的中国,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视为叛乱集团,中国共产党一直被国民政府视为无法共存的敌人,同时以“自由国家”自居,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污蔑为专制力量。同时“两蒋时代”采取高压极权统治,当时台湾地区政府贪污腐败严重,军队纪律败坏,政府滥印钞票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失业问题严重,使得台湾人民在经济上陷入极大的困境。同时压制台湾本土人士参政,造成白色恐怖,发生了“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等一系列镇压人民活动。民众对于国民党落后统治方式的反对,延伸成为了日后对其历史教育内容的反对。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地区教育进一步“独化”,以强调台湾“本土化”龢民主化为表象,在教育过程中实行台湾与中国分离的教育策略,在教材中大量删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民进党陈水扁执政后,“台独”影响愈发严重,在社会层面实行“去中国化”政策,将大量机构和企业名字从“中国”更改为“台湾”,如“中国石油”改为“台湾石油”,“中国邮政”改为“台湾邮政”;在教育层面,修改课纲,新增单列台湾史课程,试图建构一种独立的“台湾人”的自我认同。在“去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共产党的雠视教育不断加强,大陆逐渐成为了认知中的“他者”。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两岸之间的力量差异逐渐拉大,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他者”恐慌进一步增强。虽然海峡两岸之间的学术交流、学生交换以及旅游等民间的交流频繁,原本互惠互利、相互增进瞭解的措施,但在不信任和敌视的认知中却被错误地扭曲为是要以台湾对中国经贸上的依赖,增强对台湾经济与赴大陆经商的台商的影响,“以商逼政”,迫使台湾依附于大陆。因此当执政的国民党试图让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加快审核进度时,被部分人认为是试图以服务贸易协议逼迫台湾,以经济影响政治,错误地认为“当服务贸易协议一签定,台湾在经济上势必更加的依赖大陆,那样大陆更加有筹码对台湾进行“压迫”,会迫使台湾做出有利于大陆的决定进而危害台湾地区所谓的自由龢民主。
三、两岸经贸合作顾虑重重
马英九上台以来,坚持“九二共识”,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增多,台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获益颇丰,2013年两岸经贸交易额为1972.8亿美元,增长16.7%,大陆对台湾方面出口406.4亿美元,增长了10.5%。自台湾进口1566.4亿美元,增长了18.5%,贸易逆差为1160亿美元,扩大了21.6%,从2013年1月1日开始,ECFA协议进入第三阶段的降税,内地自台湾进口ECFA项下受惠商品的货值为113亿美元,关税优惠为49.1亿元人民币。但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合作的范围是逐步推进的,加之受台湾地区经济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在两岸经贸合作中获益程度不均衡,幷且2008年金融危机后台湾经济持续低迷,部分未能从经贸合作中直接获益的群体担心两岸经贸合作的加深会影响其利益,对两岸经贸合作采取不了解、不接受的态度。
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利弊争议上,台湾地区民众对于部分服务贸易存在疑虑,其中以广告服务业、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业与第二类电信事业特殊业务、印刷及其辅助服务业以及医院服务业为争议焦点。在广告服务业方面,主要是认为开放广告服务业可能冲击台湾的言论自由,媒体代理商是广告业主和媒体之间的重要桥梁,而近年来台湾媒体数量庞大,竞争激烈,广告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如果服贸通过,中国大陆资金雄厚,如果设立媒体代理公司将会有很强的影响力,台湾则只能接受大陆资金背景的媒体代理商所设定的规则,可能会影响台湾的言论自由和选举公平。
在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业与第二类电信事业特殊业务方面,台湾民众担忧开放后会使个人资料外泄导致危害台湾的“国家安全”。对此虽然“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发出声明称,中资是无法从这三项服务取得民众个人资料。台湾因特网协会也在公听会上表示,开放这三项电信服务其实对台湾产业冲击小。但在2014年3月31日的“服务开放资讯对国安的影响”座谈会上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郑秀玲、电机工程系教授林宗男、交通大学资讯工程学系教授林映达和成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李忠宪等人认为,服贸协议中开放的项目会一方面收集一般人日常上网信息,另一方面开放“数据交换通信服务”需要机房进行中转,而中资如果能涉及机房就有可能导致个人资料泄露,加之当时台湾个人资料法虽已通过但还未落实,而且陆资即使侵犯个人资料也难以处理,因此开放相关服务会危及“国家安全”。
在印刷及其辅助服务业方面,从业者担心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处于劣势。在服贸协议中对大陆的企业在台湾的经营作出了诸多的限制,如持股不得超过50%,且不得兼营其它事业。中资台湾方面严禁经营图书、杂志发行等出版业。而工业局也提出“严审五原则”,对中资采取逐案审、查资格、设门槛、禁出版、打垄断等审查原则。在技术和资本都弱于中国大陆的情况下,台湾印刷企业担心其会处于不利地位,并进而由“被控制”的印刷业影响到政治和文化安全。
在医疗服务业方面,民众担心健康保险和大陆赴台人员挤占其医疗资源问题。在资费上台湾“卫生部”表示,依照过去资料分析,大陆来台人士所缴保费超过其医疗支出,不会造成健保财务负担。而有民众担心服务贸易协议的开放而更加的商业化,自费项目增加自费比率提高。服贸协议开放陆方投资可达三分之一董事席次,同时对岸专业人士及其眷属可来台长期居留,享受第六类健康保险费用(台湾政府补贴40%保费)。而对于“卫生部”的保证,很多民众选择视而不见,在想象中夸大了两岸之间的医疗资源差异,认为台湾人在大陆接受医疗教育是“直接交钱念完就有的医师资格”,大陆医疗“红包费明白收”,害怕会挤占台湾民众的医疗资源。
这些争端所折射出来的是台湾社会面对两岸合作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态度的分裂。经济全球化虽然是世界发展趋势,但台湾各阶级在面对台湾产业转型与对外贸易扩张中的感受不同,正面评价总体上与两个要素成正相关:与大陆交流次数、经济收入。国民党的立法委员和官员,以及企业主和管理阶层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持正面的看法。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希望促进经济发展,希望通过加深两岸间的合作从而走出低迷是马英九当局的诉求,幷且服贸协议能增加台湾的就业机会,改善台湾劳工的劳动条件、处境和待遇,还可以增加台湾服务业的良性竞争。企业主和管理阶层则是在两岸经贸合作中获益的一部分群体,中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让大量的台湾资金流入并获得发展,企业主和管理阶层在两岸合作中获益。服贸协议的签订,能进一步扩大能够进入的市场领域,因此整体上较为支持服贸协议。而当时的在野党民进党和非技术劳动工人、服务业中的中小业主和青年群体则是主要持反对意见,民进党作为在野党基本会全部反对执政党,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上也是“台湾独立”,而服贸协议对象为中国大陆,更是加重了其对协议内容和目的的怀疑和戒心。台湾服务业中资本较为分散,总体上担心无法与大陆竞争。而在台湾地区政府缺乏对经济全球化中收入调节的配套政策,导致非技术劳动工人在此前的两岸经济合作中并未直接获益,两岸之间在劳工上存在替代关系,厂商在大陆的发展并不会提高台湾员工的雇佣人数和提高劳工阶层的工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导致青年们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减少和创业成本提高。因此,在面对签订服贸协议的过程中,台湾社会更加担心大陆的进入对台湾产业的冲击,特别是与大陆签订协议更是加剧了这种疑虑。
四、两党恶斗与分裂的国民党
台湾政治长期处于非理性对抗之中,政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先行,民众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被放置一旁。国民党龢民进党长期以来奉行“蓝緑之争”,不断相互攻击和诋毁对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正是因为民进党阻碍,甚至在审批中占领“主席台”,以瘫痪“立法院”的方式让服贸协议讨论审批不断被扺制,直接导致了张庆忠以“出席人数52人,已达法定人数,开会,进行讨论事项,海峡两岸服贸协议已逾3个月期限,依法视为已经审查,送院会存查,散会”的方式强行通过服务贸易协议。在国民党党内,马英九虽然连任主席,但并未实现国民党的意见统一,虽然雄心勃勃,试图改革国民党内部,但是改革措施遭受多重阻力,效果平平。而2013年9月爆发的“马王政争”更是让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进一步激烈,马英九和王金平的关系决裂让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特别是在“立法院”作为院长的王金平对于服贸协议中民进党的非理性冲击行为置之不理。国民党内部深深的分裂沟壑成为太阳花学运长期能够占领“立法院”以及实现其先“立法”再审批诉求的关键。
五、不被信任的摇摆执政团队
2012年,马英九连任后并没有将竞选时的承诺落实,马英九执政团队基于要当“超越蓝緑”的“全民总统”的理念和马英九个人性格特质,在施政时依旧追求面面俱到,人人讨好,但是决策和人事安排经常出现推进迟缓,摇摆不定的状况,导致决策效率与政策成效大打折扣,马英九的支持率在2014年更是跌至9%。例如证券所得税本是马英九竞选宣言中的重要承诺,是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和增加政府财政的重要方式,2012年新任期伊始,马英九便组建财政健全小组推进证所税,但讨论过程仓促,大量小组成员退出,仅16天便送“行政院”审批,而在“行政院”内部更是无法形成共识,出现金融部门主管和财政部门主管在报纸上相互质疑的场景。在送到“立法院”审批之后,没有守住多方压力,妥协出台了一个名存实亡的版本,设置8500点的股市指数和全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起征点,与本意相去甚远,最后更是直接“胎死腹中”,未曾实行。在诸如“核四”决策、取消油电缓涨、退休年金改革、老农津贴等政策中马当局亦是游移不定,消耗公众信任。在人事安排上,马英九任期内多次更换“行政院”院长,八年内有四任院长走马上任,执政团队长期处于不断磨合和不稳定之中,政策执行无力,政策沟通低效,面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一牵连甚广的政策,在签署后送审前即使已有大量反对声音,却沟通不畅,既缺少与相关行业的沟通,又欠缺与“立法院”的协调,对待民众反应滞后,机制上不够灵活,致使民众疑虑重重。
在2008年到2016年,民众对马英九当局的信任日渐下降,在第二个任期中,在陆军下士洪仲丘事件、苗栗大埔拆迁案及核四的营建等等的问题上,执政党的处理态度与方式更使得人民对政府感到失望和愤怒,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因而不停的下滑。2010年在苗栗大埔拆迁案中,抗议当地政府征收土地的老农妇朱冯敏自杀身亡,之后引起了群体性游行示威,之后时任“行政院”院长吴敦义保证不会被强行征收,2013年时时任苗栗县长刘政鸿却下令继续拆除,再次引发抗议活动,民众要求吴敦义信守承诺。结果刘政鸿却加快了强拆速度,警察还与抗议者发生激烈冲突,数十名抗议群众被带走,最终引发了占领“内政部”的“八一八拆政府”游行。另外一个是洪仲丘事件。洪仲丘于2013年6月底退伍前夕,因携带具备拍照功能之移动电话和MP3优盘进入军营,被指控违反军队信息安全保密规定而被长官罚关禁闭,同时对他进行操课,竟导致他体温过高而死。但在处理过程中,军方处理不当,引发了25万人参与的“白衫军运动”。
这些社会运动不但加深了民众对政府质疑,使得民众怨气进一步积累,直到太阳花学运集中爆发,而且也为太阳花学运锻炼了骨干,以陈为廷、林飞帆及柳林玮为代表的学生在这些社会运动学习到了经验,为之后的太阳花学运成功铺路。两岸合作的加深对台湾总体而言是有益的,但台湾地区政府在政党恶斗、政策疏导、弱势群体帮扶和财政调节收入不平等上的乏力,导致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合作被扭曲成了大陆对台湾窥觑,加剧了不同群体在服贸协议上的认同分歧。
第二节 太阳花学运的过程
“太阳花学运”是新媒体时代台湾学生运动发展的高潮,是199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众生突袭议场,学运序幕拉开
2014年3月,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在提前知晓马英九政府可能于3月17日至21日期间让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议通过,因此策划开展一系列抗议活动,计划于3月17日在“立法院”门前举行“捍卫民主120小时行动”,3月18日举行济南路晚会,并协调台湾南部的成员19日北上,组织人员草拟并准备于21日公布《两岸协议缔结条例》草案。
3月17日下午,协议审查召集人张庆忠以服贸协定符合两岸关系条例第五条第二款之情形,宣布服贸协议审查通过。服贸协议反对人群开始集结,民进党总召集人柯建铭宣布要于次日让“立法院”院会瘫痪。
3月18日上午8点30分到9点期间,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占领“立法院”主席台,手持反对服贸标语。同时,反黑箱服贸行动联盟等团体则在“立法院”大门口召开记者会,认为国民党违反先前提出的服贸协议审查的结论,呼吁民众于3月19日到“立法院”前抗议。
下午,学生运动团体反媒体巨兽青年联盟以及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开始和劳工团体、环保团体等公民社团密集讨论占领“立法院”的行动可能性,有大量学生前往台大社科院集结,之后转移至附近的NGO组织劳工阵线的办公室,于14时至16时左右展开商讨,确定以占领“立法院”议场为当晚行动目标,并具体部署进攻路线,计划以三波冲击占领“立法院”,分别以中山南路“立法院”大门、济南路群贤楼、青岛路侧门三个方向展开进攻,前两波为佯攻,以吸引警力。第三波为主攻,选50名精鋭,以警力较为薄弱的青岛路为突破口。同时为避免泄密,参与者通过口耳相传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虽然时间仓促,但参与成员之间关系较为紧密,且运动经验丰富。民进党籍“立法委员”萧美琴、吴秉叡与吴宜臻则在当天下午宣布展开70小时禁食,以抗议国民党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送交“立法院”院会存查。当晚18时,魏扬、曾柏瑜担任现场主持人,抗议的学生和群众以及反黑箱服贸行动联盟、黑色岛国青年阵线以及台湾守护民主平台等50个公民团体以“服贸协议粗暴闯关,守护民主之夜”为名,在“立法院”群贤楼外集结。19时,学生放出风声称要将抗议阵地转移到“总统府”,诱导警力分散至“总统府”周围警戒。21时,面对势单力薄的警方,学生和各团体按照原定计划,第一波冲击学生在林飞帆的带领下开始冲击正门,十分钟后济南路的人群也发动进攻,又五分钟后,负责主攻的50人团队由侧门攻入议场,而后入场学生又用液压钳击破落地窗,并打开大门。学生们高呼“全面占领主席台、重启谈判”“今天过服贸,明天拆政府”等口号进入“立法院”议场,并将“占领63小时”“拒絶服贸闯关”等宣传条幅粘贴到“立法院”各处。入场群众宣称要占领到3月21日,试图让院会无法召开。
进入会场后,一方面,学生们为防止警察的强行驱赶,将“立委们”的座椅堆叠起来组成防御工事,加之蔡英文、苏贞昌、谢长廷等政治人物龢民进党籍“立委”在听闻后到达现场,坐镇出入口,进一步阻碍了警方的清场行动。另一方面,学生开始为驻扎做物资准备,分工、运送,将场外物资运送到场内分发,并由王祥云负责内务,协调场内外物资和维持场内秩序。同时有学生开始架设直播平台,传播相关信息。22时左右,学生代表林飞帆公开发言,认为服贸协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违背民意,要求:“一、代表人民夺回‘立法院’;二、欢迎在野党朋友加入此行动;三、要求马英九“总统”立刻亲自到国会回应人民的诉求。”22时30分,警方开始第一波试图清场行动但未能成功,而后作为此次占领行动主导团体的黑色岛国青年阵线通过Facebook发布《318青年占领“立法院”反对黑箱服贸行动宣言》,由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天的占领运动。
3月19日凌晨3时40分左右,警方又一次试图发动清场行动,但因为民进党籍立委的阻拦,迟迟无法推进,为避免与学生的冲突激化,警方暂停清场行动。而后聚集人群越来越多,至5时20分和6时10分,警方又两度清场失败。
在党派方面,民进党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介入学生运动,成立指挥中心,支持学生运动。民进党随后在“立法院”前召开记者会,并动员民进党籍市县议员轮流参加保卫“立法院”运动,以此声援占领行动。19日清晨,场内抗议学生和相关团体进行协商分工,推举林飞帆、陈为廷、张之豪、黄守达为总负责人,黄郁芬、施懿伦为发言人,魏扬负责场外青岛东路“立法院”侧门广场的抗议活动,其中以学运经验最为丰富的林飞帆和陈为廷为领导中心。并成立充电组、媒体组、物资组、清洁组、主持组、纠察组、医疗救护组以及由顾立雄律师为首的多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组”。
上午8时,“立法院”场外开始集结大量抗议群众,8时30分左右,学生召开记者会,提出警方立即退出“立法院”、“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道歉、“行政院”院长江宜桦下台“三项要求。同时“立法院”外聚集了上万群众,由NGO负责协调,以6小时轮班的方式驻守在“立法院”外防止警察进入,将抗议区域进行划分,由不同NGO机构进行接管,并组成了以NGO代表和学者组成的活动决策小组,开始组织各类演讲和宣传。
上午11时40分,占领“立法院”的学生将中华民国国旗倒挂,代表国难,会场内外高唱《美丽岛》。在人员调集方面,台湾中部和南部学生联动,台北以外的大量学生陆续赶往台北抗议会场。中午时分,国民党党团召开记者会,称此次学运为“少数有心人煽动”、是“民进党主席选举操弄”造成的结果,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林鸿池表示,占领议场,就是践踏国会,并强调服贸协议交付院会备查是“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结果,是民进党想永远卡住服贸,是其先破坏了朝野协商决定,民进党应负最大责任。国民党副书记长王育敏认为:“立法院”被占领是“立法院”最黑闇的一天。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让议题拖了一年,其就是想拖垮台湾的经济和未来。下午四时“内政部长”陈威仁、警政署长王卓钧下午到台大医院探视因“立法院”冲突而住院的立院驻卫警中队长钟振强后,表示目前何时解除学生占领“立法院”没有具体时间表,在没有“立法院”授权且有立委在门口支持的情况下难以执行清场行动。
晚上20时,“泛緑”政党台湾团结联盟带领十多名学生前往“总统府”官邸喷漆,有四名学生在本次行动中被警察逮捕。台湾大学学生会、台湾大学研究生协会、台湾大学工会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共同发表联合声明与声援稿,要求“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切勿动用“国会”警察权以及要求执政党回归“立法院”决议。晚上21时青岛东路出现飙车党闯入并和聚集学生群众发生冲突,在警察制止下得到平息。此后不时有飙车党袭扰抗议会场。
3月20日上午10时,陈为廷作为学运代表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求王金平立即采取必要程序确定17日张庆忠的宣示无效;二、要求马英九退回服贸,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并在其完成审查前,不得与大陆协商或签订任何条约;三、21日中午前马英九和王金平出面回应,若没有则将扩大行动规模。花店老板林哲玮将一千多枝向日葵送到抗议会场,此后媒体便在报导中将该事件冠之以“太阳花学运”。
上午时分,王金平表态,对占领“立法院”表示遗憾,呼吁民众冷静对待、回归理性,并表示已邀请国民党龢民进党协商讨论解决方案。但他未明确表态,是否需要“行政院”相关力量介入处理。以“国会自主对象是立法委员,但目前国会议场里面不是立法委员,因此这并非警察权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治安问题”为由表示当前事件不是是否采取警察权的问题。马英九“总统府”发言人表示,政府尊重“国会”自治,将全力支持王金平依法妥适处理。下午15时,学运组织了由大学教师领衔的“街头的民主教室行动”,由野百合运动总指挥、台大社会系副教授范云负责排课。前后共约有60多名教师参与了此次行动。到晚间,大约有15000人,85所院校到场参与活动。
在政府方面,晚间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发言人李佳霏表示马英九非常关注学生的抗争行动,关心当前事情发展情况。他肯定了学生对于公共事务的关心和热情,认同学生的出发点,但也认为应坚守法治,坚持法治是政府絶不动摇的基本立场。同时表示马英九正同吴敦义、王金平、江宜桦等进行商讨,寻求回复“立法院”工作的方案。夜晚时分,就马英九表态将召集院际协商会议,林飞帆表示,马英九和王金平没有正视群众当面谈话的要求,学生不能接受此等“密室协商”。
3月21日早上,林飞帆上台致词,表示关心反服贸话题的民众,不应该被视为暴民或者是敌人看待,希望马英九政府能够对于他们有善意回应,表示“在台湾民主发生危机时,我们没有缺席”。上午,施蜜娜在“立法院”外墙喷涂“当独裁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的标语,并成为该学运口号之一。10时,抗议学生在“立法院”内部整理会场并举行“公民论坛”,讨论服贸协议相关内容。苏贞昌携林佳龙到现场参加动员活动,在发言时喊出“林佳龙‘冻蒜’”引发学生不满,大量学生到媒体平台评论“学生不走、政客要滚”“请不要用颜色污染公民运动”等评论,而后苏贞昌发表致歉声明,表示是一时口误。
在政府方面,11时江宜桦、吴敦义到达“总统府”与马英九会面协商,但王金平在和马英九在三次通电中表示以当前情形是服贸审查朝野党团争议,在性质上不符合“宪法”44条规定,拒絶出席原定的院际协商。而后“总统府”表态将延后院际会议,待朝野党团获得《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处理共识后再重新开会讨论,表示政府会在尊重“国会”自主的原则下,全力配合王院长的处理方式,做好维护治安的工作。中午14时,王金平发表声明,重申了未出席的缘由,表示正在进行协调,将召集朝野党团协商,并呼吁马英九倾听民意,早日解决争议。下午13时,学生再次呼吁马英九和王金平正面响应学生请求。下午时分,由52所大学组成的“中华民国”大学校院协会也在下午时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关心所有参与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及占领立法会行动的学生,幷且希望政府或者“立法院”能够尽快和学生展开对话以解决僵局。傍晚时分,江宜桦召集“行政院”官员商讨应对,强调尊重国会自主,絶不动用武力伤害学生,警方要入场必须经过“立法院”同意。
晚上18时,在记者会上林飞帆宣布扩大抗议活动,强调王金平拒絶出席院际会议表明马英九已丧失统治正当性,号召在22、23两天周末时间里扩大“立法院”抗议会场的规模,表示若马英九再无响应,将呼吁发起包围各地国民党团部活动。晚上22时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林鸿池重申国民党支持服贸协议逐条讨论、逐条表决的立场,表示“立法院”清场是朝野协商的前提。
3月22日8时20分,学生重申了“退回服贸”和“通过两岸监督条例”两项诉求。10时,吴敦义表态希望由国会进行逐条审查,强调絶不强制驱离学生,并强调希望王金平主持朝野协商,把心结打开。
下午14时,马英九在参加活动时被问及是否回应学生诉求,仅简单回应“谢谢大家关心,我们会努力”。下午时分,江宜桦提出将到“立法院”外围的抗议会场探视学生,而后林飞帆表示如果无法实现两项诉求,则不必对话。之后在16时,江宜桦来到抗议会场探视学生幷发言,表示愿接受实质逐条审查,但无法实现退回服贸的要求。对于监督机制方面,国民党内已初步形成四阶段的方案,已获得王金平支持。并表示,服贸只涉及“行政院”,也牵涉到“总统”。而后,被林飞帆以请“总统”出来应对由终止了此次对话。17时30分江宜桦召开记者会,强调不能“逢中必反”,服贸协议事实上是对台有利,只有不设前提的对话才是适宜的对话方式。
二、占领“行政院”,冲突扩大化
3月23日上午10时,马英九首次就学运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未应允学生所提出之要求,强调服贸协议对于台湾发展的重要性,是“以台湾为主、对台湾人民有利”,表示希望尽快通过服贸审查。
抗议会场学生当即表示对马英九表态失望,下午13时,林飞帆提出四点新要求:召开公民宪政会议、先退回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要求朝野立委回应学运诉求。面对接下去的行动,学生内部发生分歧,抗议者未能引发政府的回应,这反过来又将同步性置于危险之中。原来在青岛东路附近的几十个学生因为不满无法抗议,行为太过温和,试图闯入议场并遭到警察阻拦,发生推搡冲突。下午时分,社科院派和黑色岛国青年阵线的部分成员开始策划占领“行政院”。
晚上19时30分左右,约有200多名学生开始冲击“行政院”侧门,由于“行政院”警察守备力量薄弱,驱逐未果,仅十余分钟便成功闯进“行政院”,大量学生涌入,大约半小时便占领“行政院”,不断高喊江宜桦下台,而后魏扬到场主持。22时,学生重申三项诉求。魏扬表示,马英九和江宜桦如果不应允,将会导致民众占领更多政府机关,占领行动将到马政府回应为止。22时四十分,江宜桦发表声明表示对于学生运动变质感到痛心,幷且要求加派警力以及指示将会依法处理。
24日凌晨“行政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依法加派警力,进行强制清场,呼吁各方冷静。而后大约0时20分左右,警察入场开始驱离抗议学生。1时30分左右蔡英文、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到“行政院”前试图阻止警察。到2时30分左右,警察通过前后三波清场行动将“行政院”内学生驱离。2时55分左右,警察对“行政院”外围天津路和北平东路的学生进行清场。4时30分左右,警察使用镇暴水车进行清场。5时30分清场完成,另有带头学生十余人被警察带走接受讯问。
上午11时,江宜桦召开记者会,认为占领“行政院”活动为“事前有规划”的行动,表示十分遗憾,进行驱离行动是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对于血腥镇压的指控,反驳“这是高度扭曲事实”,并表示民进党领导人到场支持的行为令人遗憾。下午15时,王金平召集国民党、民进党等“立法委员”进行朝野协商,因议案是否退回委员存争议,此次协商未能达成共识。而后,王金平发表声明,表示“争议的根源在于“立法院”内部对于朝野党团就服贸协议审查程序争议”,而他一直在争取沟通,希望能以“最低社会成本,解决争议。”下午16时,学生召开记者会,在会上学运总指挥陈为廷批评马英九政府使用武力镇压方式驱赶民众,反驳了江宜桦对参与占领“行政院”行动者暴民的描述。为扩大运动的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学运组织开始从网络途径众筹购买报纸头版广告,试图在传统媒体上吸引不同世代人群的注意力。约用时3小时左右,募集到670万元新台币的集资款。
3月25日学运组织分别在《苹果日报》、《自由时报》头版以“他们,为什么在这里为题”刊登半版广告。下午14时,“总统府”发言人李佳霏表示,马英九愿邀请学生代表在不设置前提的情况下就服贸议题到“总统府”进行会谈。下午15时,林飞帆、陈为廷回应会谈邀请,表示同意不预设前提,但对地点和内容表示应在公开场合,话题应包括两岸监督协议法制化方面内容。下午15时,王金平再次召集朝野党团立委协商,但双方依然未能达成共识。民进党表示待学生与马英九对话后再说。国民党在会议上提出由王金平主持院会、净空议场、当周内政委员无效的三项要求,被王金平怒斥。晚上22时,陈为廷表示,朝野协商失败是马英九利用党纪控制党团,缺乏对话诚意。林飞帆表示已接到李佳霏的邀请来电,但表示在与谈地点和内容没有形成共识前没有必要进行。而后李佳霏表示,学生内部还没有形成共识,“总统府”待整合共识后期待对话。
3月26日上午时分,马英九再次邀请学生对话,在受《经济学人访问》时,马英九表示希望能通过两岸服贸协议,以免影响经济和国际印象。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首次就反服贸运动作出表态,表示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台湾对服贸的疑虑是不必要存在的。下午15时,林飞帆表示向朝野立委发出要求表态是否支持先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再通过服贸协议的承诺书。晚间时分,抗议人群成立九人决策小组统一决策,学生代表5人,社运组织代表4人。
3月27日上午时分,王金平第三次召开朝野协商会议,国民党提出四个条件:1.回归逐条审查;2.王金平主持;3.场地不拘;4.民进党不得再扺制议事。民进党表示接受学生诉求是马英九唯一的选择。但朝野依然无法达成共识。林飞帆对国民党团所提之要求进行响应,依然强调先立法再审查。首次表明瞭退场条件,若收集到一半以上“立委”对承诺书的签字,实现先立法再审查,才会撤离。而后,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在收到抗议学生寄送承诺书后,决议基于政党政治而共同就是否签署承诺书将会抱持同一立场。下午15时,抗议人群召开记者会,陈为廷表示国民党党团敷衍,江宜桦公开对话也没有结果。林飞帆号召3月30日下午13时到19时在凯达格兰大道集合抗议。下午17时,李佳霏表示马英九期望抗议事件能够和平落幕,重申愿意在不设前提下进行沟通,希望学生能够正面响应。
3月28日上午10时,“行政院”院长江宜桦召开记者会表示号召运动者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以及计划圆满落幕,并再次强调对占领“立法院”强制驱离有其必要性。公开表示其认为不应该同意退回《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重新启动谈判、制定相关法律在进行审理之诉求.表示愿意以开放态度与学生对话,希望各方能有所让步,“只有各让一步,才能看见僵局转化的奇迹,且絶不会对非法行为让步。”另一方面,上午10时,“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召集的第四次朝野协商会议仍然因为双方无法有共识而破局。晚上19时,马英九同台大等11位校长和中研院院长翁启惠会谈,拟成立政府学生各五人的沟通平台,以期建立互信,沟通对话。
3月29日,《纽约时报》在其国际亚洲版第5面正式刊登了3621团队公开募资的“太阳花学运”广告“Democracy at 4am”(凌晨4时的民主)。上午时分,阳明大学校长梁赓义、交通大学校长吴妍华和东华大学校长吴茂昆前往议场探视静坐中的学生团体幷且表达对示威学生的关心,幷且强调关心学生的作为与马英九昨晚的接见并无关系。下午时分相关组织召开反对反服贸行动,警眷与警友发起以“孩子回家,警察回家”的主题游行,幷且以象征母亲的康乃馨与作为太阳花学运象征物的向日葵作为应对。国民党全国青工总会发起“听见康乃馨的呼唤”的主题活动,支持服贸,希望学生回家。傍晚17时白色正义联盟组织“还我国会白色正义”活动。
傍晚18时,马英九召开中外记者会,对于学生所提之要求,除退回服贸协议之外,均有所让步。首先明确支持“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具体设计由陆委会下周公布。其次,对于协议监督表示已签订幷且送到“立法院”审议的协议,可以和审查并行。再次,马英九表示关于“召开公民宪政会议”已经指示“行政院”进行整体评估和意见征询工作。最后,对于退回服贸,马英九表示支持“立法院”逐条表决,但不赞成“行政院”撤回服贸协议。晚上22时30分,林飞帆就马英九回应做出声明,马英九明确拒絶“先立法再审查”与退回服贸诉求,本质上仍然是否定人民对协议修改的否定权。宣布330行动不变,表示“330凯道,我们不见不散!”
3月30日中午时分,凯达格林大道上人群涌动,下午13时,林飞帆宣布“330上凯道”正式启动,下午15时,林飞帆宣布有五十万人到场参与。警政署公布参与人数为十一万六千人。抗议学生在活动上公开演讲,重申退回服贸等四大诉求,并举行“公民宪政会议”,讨论台湾发展的危机。警方调派大概3000警力,以保证现场秩序。在忠孝西路附近,反服贸的黑衫军和反“反服贸”的白衫军对峙。
17时40分,陈为廷返回“立法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多名学生收到威胁短信,并向警方报案。而警方表示有收到相关案情,并已派两名警卫人员贴身保护,防止有人伤害学生。晚上19时,灭火器乐队演唱“太阳花学运”主题曲《岛屿天光》,而后19时30分,林飞帆登台演讲,表示“在国会议场里面我们待了13天,流过泪,受尽内心煎熬,很多伙伴都说过,好想回家,但是我们坚持住了,没有回家,我们在写历史。”并重申了四点诉求,并号召一人找七人,“一个人排班一天到国会报到”。晚上22时,李佳霏在记者会上转述马英九态度,肯定了活动过程和平理性,对于民众诉求表示有认真倾听,欢迎与学生代表在不设前提下来“总统府”进行会谈,保证全程公开。但希望学生尊重“宪政体制”,尊重法治,尽快将“国会”还给人民。
三、协商斡旋未果,学运僵局难破
10时30分,马英九在工商团体时表示,政府对于学生的批评正在进行积极的回应和改正,关于学生要求两岸监督机制法制化,陆委会已在草拟方案,经过“行政院”审批通过后,将送到“立法院”。对于举行宪政会议等,表示“行政院”将在4月3日提出评估结果。马英九表示政府对于学生的批评正在进行积极的回应和改正但对于学生要求退回服贸协议,对于台湾经济伤害太大,无法做到。马英九再次表示欢迎学生来对话,希望学生在捍卫民主的同时尊重“宪政体制”。上午11时40分,包括台湾劳工福利联盟、台湾劳工福利促进协会、台北市总工会、航空业、旅游业以及青年学生代表召开记者会表示将在4月1日发起“要工作、要生存、要服贸”游行,将号召2000人自下午1时从“监察院”前往“立法院”议场。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也出席会场。而后“行政院”表示不容以暴制暴,并部署警力进行警戒。
下午14时30分时,“行政院”公开表示在经过江宜桦和马英九讨论过后,决定召开经贸“国是会议”,将主要会谈论两岸经贸互动以及国际经济整合等议题。另外,表示在马英九公开表态支持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后,“行政院”也已经委托“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草拟《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进行讨论。最快将在周四送到“立法院”进行审议。下午时分,陈廷豪被警方以涉嫌妨碍公务罪之嫌疑谕令其5万元交保候传。晚上时分,林鸿池和张庆忠召开记者会,针对三十秒通过审查的行为进行道歉,林鸿池表示,送交院会的做法实际上是迫不得已的,幷且已经向马英九请辞政策委员会执行长的职务。
4月1日13时30分,由台湾劳工福利联盟组织的约2000名抗议群众自“监察院”出发前往“立法院”,半小时后,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出现在“立法院”现场。张安乐对反服贸学生公开喊话,批评林飞帆等人是将议会当作人质作为筹码,学生绑架民意,劳工应该也要发声,警方应该依法处理,而不是包庇犯罪。而后支持服贸群众推选台湾劳工福利联盟召集人王裕文、台大政治研究所学生侯汉廷、文化大学博士生林明正与反服贸代表三人交涉。双方对话不到一分钟,反服贸学生代表便离场,而后继续隔空喊话。在游行过程中反服贸和反反服贸双方在言语上对峙,并时有发生推搡。双方对峙活动大约持续了三个小时,大约下午17时左右撤离“立法院”。
马英九接见参与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代表时表示,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生效后实际上有许多条文给予修正空间,根据条约规定有修改和终止的可能。在会见AIT理事主席卜睿哲时表示已经七次表明愿与学生对话,强调占领最高行政机构的行为,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不会被允许。
夜间时分,出于对学运集权领导方式和纠察过度的制度不满,来自电音反核阵线、全国关厂工人连线、华光社区自救会、绍兴社区自救会、医劳小组、青年乐生联盟、桃园县产业总工会、台北市产业总工会、都更受害者联盟、台湾国际劳工协会的数十名学生与NGO成员离开“立法院”到济南路上的台大校友会馆和公厕之间成立“贱民解放区”,幷发表了《贱民解放区宣言》,认为此次学运打着守护民主的旗号,但实际却是权力极其集中,忽略民众感受。
4月2日上午7时30分,为了因应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再度将服贸协议送至联席委员会审理的做法,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在“立法院”群贤楼九楼大礼堂静坐。上午9时,学生代表陈为廷和林飞帆表示,这样的做法等于否定了参与330反服贸游行的50万名抗议群众提出的先立法再审查的诉求。之后林飞帆呼吁支持民众再度包围“立法院”以形成场外压力,随后有数千名学生开始包围“立法院”周围。9时10分左右,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林鸿池、孔文吉、邱文彦、费鸿泰和江惠贞等人试图进入会议室遭到人墙阻挡,9时20分时,民进党立委直接锁上会议室大门幷且否定召开会议的效力。
下午时分,马英九在参加国民党中常委会议后再次表态,认为服贸协议利大于弊,政府是正确的一方,希望跟王金平分工合作,继续努力。马英九表示民进党用霸占主席台是恶意扺制,“明显违反程序正义,学生为何不反对?”对学生所谓的“反黑箱”提出反问。另有部分国民党常委认为王金平应需负担更多职责,推进解决此事。
抗议学生召开记者会回应马英九讲话,林飞帆表示学生愿意在不设置前提下沟通,但前提是服贸有沟通的空间,而马英九却坚持服贸不得修改,实际上是阻碍了对话,并要求举办“公民宪政会议”而“非经贸国是会议”。
4月3日上午9时服贸协议审查第38次受到阻碍,林鸿池、张庆忠、费鸿泰、郑天财、陈淑慧、邱文彦等人准备进入群贤楼9楼会议室时遭到对方反锁未能进入,会议未能召开。
下午1时,“行政院”召开记者会表示,已经于“行政院”院会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及监督条例》草案。下午17时左右,陈为廷表示,马英九没有回应先立法再审查的诉求,而“行政院”版本两岸监督机制忽略了民间版本关于“公民能参与、讯息要公开、人权有保障、政府有义务、国会能监督”五个方面的诉求。下午时分,王金平召集朝野协商,主动提出让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的朝野版本先通过,并统一举行院会,但因緑营反对,协商再次失败。
晚间时分,江宜桦召开记者会,说明瞭“国是经贸会议”的筹备情况,将在6月上旬举办,将邀请政党、公民团体代表参与,并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和实况转播。而后在政论节目上,江宜桦表示民间版的服贸协议审查机制是要让“两国论”变成法律条文,是改变国家认同与定位。如果“立法院”未通过审查,将尊重重新协商。表示服贸协议没有出卖台湾人的权益,服贸协议也并非“一个字都不能改”。
4月4日,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遗孀,“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严倬云在《联合报》上以“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的名义刊登“给反服贸同学们的一封公开信”的广告,信中写道:“你们已经成功表达了看法,是该返校回家恢复正常生活的时候了,回家吧”。
媒体刊登中国国民党党团转述王金平关于学生占据议场的表态,指称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为治安问题,因此警方有任何驱离行动前只要事先知会其即可。而王金平表示他本身没有任何意见,而该项说法是“立法院”法制局经过诠释后的意见。
上午时分,陈为廷和林飞帆召开记者会表示要主动出击,其中公开谴责强力支持《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通过存查的林鸿池、张庆忠、林德福及吴育升,认为他们是只会执行马英九意愿的“国会四大寇”,并点名11个在之前选举中险胜的蓝营立委,让他们重视民意,否则选情不保,同时成立民主黑潮学生联盟,前往林鸿池等人选区的活动,成立发动“割阑尾计划”,试图施压蓝营立委。
下午18时,民进党立委林淑芬在Facebook发文表示,内政部警政署下令调集警察前往“立法院”“行政院”以及“中华民国总统府”驻守。晚上20时,“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表示,对于“太阳花学运”的基本立场十分清楚,同时任何与“立法院”有关系的维安状况将会接受“立法院”调度的请求以及进行指挥,内政部警政署只能够受理支持、但是不会主动要求驱离“立法院”议场和周遭的示威学生。
4月5日全国自主劳工联盟、台北市产业总工会、宜兰县产业总工会、桃园县产业总工会、新竹县产业总工会、苗栗县产业总工会、台南市产业总工会、新高市产业总工会、中华电信工会、台塑关系企业工会联合会、大高雄总工会、高雄市产业总工会、高雄市职业总工会、高雄市石化业产业总工会、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全国关厂工人连线、人民火大行动联盟共17个团体联合发表声明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批评该协议实际上将会受到中国大陆资本的影响而使得在地厂商必须削价竞争。这些“中华民国”的主要工会和工人运动团体表示将会在国际劳动节当天,针对当前自由贸易与新自由主义政策发起抗议行动以捍卫工人权益。
抗议学生分别在青岛东路和“立法院”议场内部召开人民议会,组织审查《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内容。约有上千人参与,表示将汇总形成“人民议会意见书”,提供给“行政院”和“立法院”作为参考。根据国民党“立委”卢嘉辰表述,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关心学生,但学生以不符合学运初衷拒絶。
四、王金平做承诺,众学生且退场
4月6日上午11时,“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在朝野30位“立法委员”的陪同下于议场外发表演讲,承诺在“立法院”院长的职权内,《两岸议监督条例》草案完成立法前不会召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相关的朝野党团协商会议。11时15分王金平进入到议场内部探望抗议学生,向学生表示致意。但是,随后国民党举行紧急澄清记者会,林鸿池表示自己是临时被通知陪同,国民党党团完全不知道声明内容。费鸿泰表示曾对王金平的行为和方案表示过抗议,王金平表示只有自己的方案才能解决问题。国民党团副书记张江惠贞表示,王金平事前没有提前告知和协商,认为“院长,你辜负大家的善意了”。
下午13时20分,学运领袖召开记者会,林飞帆肯定王金平愿意在职权范围内就“先立法再审查”做出承诺,但表示仍然希望能够得到《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将尽快交付委员会做实质审查的承诺。关于退场将根据事情发展开会协商后决定。下午时分,李佳霏表示王金平前往“立法院”事先并不知情,呼吁“立法院”尽快完成服贸协议的审议,希望“立法院”能尽快通过“行政院”版本的两岸监督机制。
4月7日上午11时,林飞帆表示将在晚上作出是否撤出议场的决定。下午18时,马英九、江宜桦、王郁琦等人参加国民党党团大会,王郁琦就《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的各个版本作出说明。马英九表示希望王金平能推动朝野政党尽快推动立法,江宜桦主张监督条例和服贸协定的审查可以并行。会后,林鸿池表示希望各个版本的监督条例并行审查。20时,林飞帆、陈为廷召开记者会,发表《转守为攻出关播种》声明,表示将在4月10日晚间6点退出议场,并重申了五大原则和未来努力的三大战线。一是两岸监督条例的制定;二是服贸协议的审查;三是公民宪政会议的准备,表示要通过这些战线串联青年,形成力量。而后“总统府”发表声明肯定了学生退场的决定,认为这是符合絶大部分民众的期望,并表示“王院长的看法与政府的一贯主张并不冲突,我们以正面态度看待”。
4月8日下午14时,“反媒体巨兽青年联盟”“基进侧翼青年政团”“公投护台湾联盟”和“台独积极阵线”等16个公民团体宣布组成“自由台湾阵线”,幷且表示在抗议学生撤离议场后仍然要继续留在“立法院”正门广场,不过反媒体巨兽青年联盟副总召刘敬文则表示这不代表“太阳花学运”因而分裂。
4月9日,为修复学生占领期间对议会造成的财产损坏,学运组织以台湾守护民主平台的名义开设募款账户。上午11时,“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会动用包含预备金在内的公款,不要学生负责维修款项。下午15时30分时,50多名自称自己为“奴工”、驻留在“立法院”议场二楼的抗议学生因为不满退场决策未获得妥善沟通,于是在仅仅整理议场二楼的垃圾而不将障碍物清除的情况下于二楼楼顶集结,在向下方欢迎的民众撒下A4纸张后弯腰鞠躬道谢,之后爬下楼梯离开“立法院”议场。下午18时,抗议学生召开行动会议讨论退场方式,准备举办大型集会再宣告解散。
4月10日下午17时30分,学生代表江其骥宣读《人民议会意见书》幷且提出公民参与扩大、资讯公开透明、国家安全、人权价值与弱势权益的维护、重启评估全面落实、国会有实质审查权、谈判对等以及维护国家主权等六大主张。下午18时,陈为廷和林飞帆作为代表举行退场记者会,陈为廷说:“如果政权再不悔改、如果议会还是被寡头、被财团所把持,我们终将回来,而且不只回来这里。”而林飞帆则是表示在结束占领“立法院”行动后将会继续于民间社会展开串连行动,之后带领众人深深鞠躬。在议场内部宣读《人民议会意见书》以及草根论坛结论后,下午6时7分,参与占领议场的学生龢民众手持向日葵陆陆续续从“立法院”议场正门离开,随后将手上的向日葵传给在外等候的2万名支持群众。之后学生代表则在济南路主持晚会现场,而在晚会最后“立法院”周边济南路和青岛东路的支持民众共同歌唱《岛屿天光》,“太阳花学运”参与者退场闭幕,结束了585小时的议场占领行动。
第三节 太阳花学运的特点与影响
作为台湾学运史上规模最大的运动,“太阳花学运”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在特点方面,主要可以从动员媒介、组织架构、主张诉求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在影响方面,此次学运对台湾经济发展、政治转变、两岸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太阳花学运的特点
(一)以新媒体为主要动员手段
“太阳花学运”有着不同于以往学运中对通讯工具和媒体的使用,新媒体及其社交方式与学运开展高度嵌套,在组织和行动的全过程中新媒体贯穿始终,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沟通和串联,新媒体成为他们的主战场,大量的关于太阳花学运和服贸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新媒体及其社交方式成为青年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通过新媒体中社群互动,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提升参与意愿,将原本相互陌生的支持实现迅速的联结,协调和沟通效率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对参与群众的有效动员。在静坐参与者中,有近六成的人以“社群媒体”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传统媒体作为最重要信息来源的人只占一成多。而且,媒介的“去中心化”提高了参与感,参与者可以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太阳花学运的叙述网络,自发性和主动性比之前的社会运动要更强,通过社群媒体获取信息参与到活动的人,在态度上更加支持“太阳花学运”,参与兴趣程度更高,更有可能成为长期参与者。
同时,这也导致了极群化龢民粹化的倾向,学生容易被意见领袖所影响,他们对于服贸内容的信息大多来自于以偏概全、被歪曲严重的“懒人包”之中。在网络中形成对服贸意见的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在Line、Facebook中讨伐异议者,掀起一股“朋友肃清潮”,凡立场不同、话不投机者,就直接在好友列表中删除。起初,一些赞成服贸协议的学生,被反对的同学围剿、删除。不仅被删,更有11.93%的人因讨论服贸遭到言语或行为的暴力威胁,一切反对太阳花的人通通被打上“卖台”标签,将理性讨论空间抹杀。
(二)以训练有素的学运参与者为支撑
“太阳花学运”是各类社会运动整合的结果,学运中的领导人员和主要参与机构及其人员有长期的社会运动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太阳花运动能坚持24天并最终达成目的的关键。这场运动以过往的成熟结构和经验实现了对学运的稳步推进,并在短时间内激活了社交网络,这些技能和资源使得占领行为转变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成为了可能。“太阳花学运”中核心领导者林飞帆和陈为廷自2008年野草莓运动起便开始参加社会运动,林飞帆在参加野草莓学运后积极组织学生组织,曾担任ECFA学生监督联盟召集人、世代正义小组成员,更是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反媒体巨兽青年联盟召集人,这些经历也累积成为“太阳花学运”总指挥的能力。陈为廷则是从高二开始便参与到社会运动的活动之中,在华隆罢工事件、反媒体垄断运动、苗栗大埔农运、反国光石化开发案中都有他的身影。这些经验让学运的组织者有着丰富的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能获取更多的外部合作资源,他们以“立法院”为中心迅速成立了一个机构,涵盖了从后勤到公共关系各个方面的管理,并随着局势变化而调整方向策略,如学运进行到第五天时,他们及时根据占领活动人数的变化,调度中部学生到其它地方的行动之中,在中南部组织演讲,拓展和维持学运的热度,这让“太阳花学运”有了一个稳定且广泛的社会基础。
同时,作为台湾史上最漫长的学运,还需要有庞大的社工组织的支持,主要来自关怀环境与反核运动的地球公民基金会、緑色公民行动联盟、长期关注人权议题的台湾人权促进会、在大埔事件中奋力发声的台湾农村阵线及2013年号召二十五万白衫军上凯道送洪仲丘的公民觉醒联盟等,其中大多是成立七年以上的老牌社运团体,在之前的社会运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街头经验,在各类议题的讨论中有着深厚的积累,他们在学运中起到具体协调和落实的关键作用,组建纠察队维持现场秩序、模拟突发状况、维护各种设备运作。正是有丰富的社会运动经验的领导者和参与组织的共同合作,才能够让太阳花运动在占领“立法院”这一面临多重压力的环境下维持长时间的占领和运转。
(三)以反中和民主为诉求叙述核心
“太阳花学运”虽然是以反服贸为源头,但其所反对的并不是服贸协议中最为关键的自由贸易问题,而是将黑箱程序作为重点,以反对和恐惧中国大陆为核心诉求。“太阳花学运”中参与人群和社会组织极具多元化,众多有着不同发展脉络、不同价值理念、不同运动方法论的社会运动组织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汇聚,在太阳花学运爆发的前夕中一系列长期争论形成了许多民间社会组织的不同意见的汇合,最终形成了以“民主”和“反中”互为表里的核心诉求,联结起广泛的运动社群网络。从前期的一系列反服贸运动开始,对于所谓“民主”的诉求便是最能凝聚共识的价值。而这个“民主”是来自于对中国大陆的“恐惧”和“焦虑”,这些人群担忧两岸交流的加深会导致中国大陆对台湾各个公共领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不仅是对于台湾“统独”立场的态度上,而且也在于担心中国大陆会影响其所谓的“国族认同”和“安全”、经济、社会平等方面,通过将“守护台湾”与“扺抗台湾影响力”互为表里构成学运参与群体的最大公约数,在反服贸协议的各类质疑中从电信到印刷等等,都是以担心中国大陆影响台湾的言论自由、“国家安全”,本质上都是试图构建所谓的“民主台湾”“集权中国”之间的虚假对立。在“反中”的叙事中展开对于所谓程序正义、民主价值的论述,以强调民主扩大结盟对象、增强活动亲和力,以强调“中国因素”巩固联盟中独派团体对抗的力量。在“反中”和“民主”的叙事核心下,国民党被“太阳花学运”的话语逻辑塑造成为了“亲中卖台”的敌对形象,国民党只有接受他们远离中国大陆的诉求才能暂时地摆脱嫌疑,所有对话的可能都只有在远离中国大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是在有意无意中将原本作为台湾经济转型重要契机的两岸经贸合作,抹黑成为台湾发展问题的阻碍。
二、太阳花学运的影响
(一)两岸合作发展停滞,台湾国际经贸全球化进程停滞不前
“太阳花学运”“实质上是‘台独’及外部势力在背后煽动、支持的一次‘反中’事件,是蓄意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节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原本两岸不断深化的合作趋势戛然而止。在太阳花学运中,正常的两岸经贸交流被质疑为特定利益集团获利,凡是支持两岸经贸交流扩大化的政党或组织都被扣上了各种帽子,如国民党被认定为是大型工商业财团的代言人。民进党上台后以“反中”的意识形态治国,将经济发展和分配问题推卸到中国大陆方面,将虚假传递信息给民众,如“经济部长”说加入RCEP会被要求遵守“一国两制”这一不存在的政治性论述,这导致台湾民众在两岸经贸议题中偏好越发偏激,理性与温和的意见被遮蔽,在服贸协议中涉及有80多项,其中有很多是中小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契机,但“太阳花学运”之后,服贸协议审议几乎被冻结,两岸经贸合作几乎没有更具深度和制度性的推进。而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中,“太阳花学运”重创了台湾参加区域整合的努力,台湾在“太阳花学运”之后几乎没有作为,在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中高度依赖外贸的台湾却只能置身事外,“中断了台湾地区长达三十年推动自由贸易的进程”。而与台湾产业结构在全球市场高度竞争的韩国自由贸易度却在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台湾中小企业的处境愈发艰难,“太阳花学运”中所大声疾呼的种种所谓保护中小企业的口号也就此破灭。
(二)激发青年的政治参与,第三势力异军突起
“太阳花学运”激发了青年的参政意愿,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和2016年大选中年轻人参与活跃,根据台湾智库对九合一选举和“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后所进行的民意调查,在九合一选举中,年轻族群的投票率远高于过去的投票率,20岁至29岁族群的投票率为74%,30岁至39岁族群则为78.2%。而在2016年“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中,总投票率虽然是近10年来最低的66.27%,但年轻人投票率却高达74.5%,远高于这次选举的总投票率。而这两次大选中涌现许多在政治上没有经验的素人,甚至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参与这次大选,幷且成功当选。台湾青年对于政治的讨论和关注从太阳花学运之后明显增多,或亲身参与选举、社会运动,或是在网上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出现了此前不曾有过的“参政”热潮。
“太阳花学运”中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有许多涉足政坛,成为新一代的政治力量。林飞帆目前任民进党副秘书长,“太阳花学运”的“立法院”议场决策核心成员黄国昌作为时代力量首任执行党主席于2016年当选立委,赖品妤接受民进党征召2020年当选“立法委员”,是第十届“立法委员”中最年轻者。曾担学运任发言人的黄郁芬2018年当选台北市议员。当然也有反对太阳花和支持服贸协议的青年在政界发声,如出身于反“台独”组织“抗独史阵线”的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他们在“太阳花学运”期间走上街头当面批驳反服贸的错误主张。侯汉廷2018年当选台北市议员,现任新党副秘书长。王炳忠、林明正则在新党担任党内职务。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太阳花时代的青年走入政坛。
另一方面,党派斗争在“太阳花学运”中进一步暴露,因此民众开始寻求超越“蓝緑”的政治话语,幷且不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具有浓厚的资产阶级政党色彩,与资本家利益高度挂钩,“太阳花学运”的爆发扩大了第三势力的发展空间。在201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中医生出身的政治素人柯文哲在传统蓝营地区以57%的得票率战胜了政治背景深厚的连胜文。柯文哲的个人身份和政治背景为那些希望走出两党恶斗的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其推出的吸引年轻人注意的策略更是大大加分,柯文哲秉持着“开放政府,全民参于”的精神,推出“青年海选”计划,吸纳诸多青年政治素人参与到竞选活动之中。在党派方面,“太阳花学运”催生一系列如柯文哲的白色力量、社会民主党、时代力量党等新兴政治势力的出现,并在县市议会选举中有所斩获,在民意代表选举上,由“太阳花学运”核心成员组建的时代力量,在2016年大选中获得5个席位,成为当时“立法院”第三大党。而后在2020年的立委选举中以柯文哲为核心的民众党获取5个席位,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第三势力的异军突起,议题讨论更加多元化,有可能撬动台湾政治局面的新变化。
(三)“台独”势力趁势抬头,统一理念受到打压
通过“太阳花学运”,越来越多的民间群体更加清楚的感知到“中国因素”,太阳花学运的“成功”导致了学运活动的进一步高涨,直接影响了反课纲微调运动的产生,将原本纠正历史描述的课纲调整变成了激烈的学生运动,这场有史以来第一次由高中生领导的学生运动,在组织形式和活动进程上高度模仿太阳花学运,有着“小太阳花”之称。
“太阳花学运”的爆发,直接影响到了2014年的九合一台湾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和2016年台湾地方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太阳花学运”放大了马英九当局在“执政”过程中的短板,而面对这些质疑和负面情绪国民党无法进行及时的疏导,导致民众对以马英九为代表的执政党愈加不满,在“太阳花学运”退场后依然持续,这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国民党的执政基础。民进党则是视“太阳花世代”为其力量拓展的来源,通过“想想论坛”和“小英基金会”增强链接,主动为“太阳花”核心成员组成时代力量参选人员站台,在这两次选举中,国民党损失惨重,民进党收获颇丰,全台22个执政县市中,国民党的席次从原来的4都11县市,变成1都5县;而民进党的席次则由原来总共6个县市翻倍至13个。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召开记者会,承认“遭遇极大挫折”。原先众多传统“蓝营”票区,开票结果也并不理想,台北、台中输掉二十几万票。台湾南部更是全面飘緑,民进党实现有史以来最为广泛的地方公职,力量大大增强。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中民进党继续大获全胜,蔡英文以56.1%的得票率当选,远超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的31%的得票率,在“立委”政党席次中民进党获得68席,占60.1%,成为“立法院”“多数党”,实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双丰收,取得了第一次完全“执政地位”。这为蔡英文当局在其任期中进一步“台独化”奠定了基础,制定“台独史观”的108课纲,修订“《国家安全法》”,收紧陆生赴台政策,严重削弱了台湾地区一个中国的认同。据调查显示,2010年52.2%的台湾民众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值达到了64.3%。“太阳花学运”之后的青年一代在政治态度上更加激进化,“恐中”“仇中”的意识形态日益抬头,随着两岸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台湾青年对于中国大陆更加焦虑,非理性的集体宣泄和意识形态对抗通过网络进一步发酵,长期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被进一步丑化,为两岸青年一代的交流造成了阻碍,影响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