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西樵山与晋代葛洪道学理论与养生文明

  一、葛洪其人

  葛洪(约281—341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江苏丹阳句容人,出身江南士族,其父悌,曾在吴国做官。葛洪13岁时,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但其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以儒学和好“神仙导养之法”知名。后碰西晋“八王之乱”,葛洪来到当时颇为安定的广州,在这里遇上南海太守鲍靓,深得太守赏识,并与独女鲍姑妻之。葛洪承袭了鲍靓之道学,还对医学、药物学作了多方面研究,学问大长,成为一位道学家、化学家、医学家。葛洪上任广西勾漏县令时经过广州,为刺史邓岳挽留,给他炼丹原料,于是葛洪隐居广州附近博罗县罗浮山,从事炼丹术,并潜心著述,开创为岭南道教圣地,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在罗浮山创建的冲虚观内还有葛仙祠,供奉葛洪和鲍姑,祠后有“葛洪炼丹灶”等名胜。

  葛洪在罗浮山著书立说,凡13年,笔耕不辍,著述甚丰,有《抱朴子》内篇10卷,《抱朴子》外篇5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方》4卷,《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等。其中《抱朴子》一书为其代表性著作。《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理论,集魏晋时代炼丹术之大成,《外篇》论述人间得失,阐明他的社会政治观点,是政论性著作。《晋书·葛洪传》称其:“博学深怡,江左絶伦,著述篇章,富于班(固)马(司马迁)。” 葛洪道学具有深刻哲学和宗教意义,其《抱朴子》有广泛科学、医学、生态、养生等价值,至今仍不失其应用参考。

  二、葛洪与西樵山 

  葛洪一生的活动,虽然以罗浮山为中心,但西樵山与罗浮山齐名,同为南粤名山,且相距不远,两地交通方便,葛洪前往西樵炼丹修炼完全是情理之中,这基于以下依据。

  一是西樵山具有适于炼丹条件,为葛洪选择地点之一。这首先在于西樵山和罗浮山一样,是个洞天福地。山上深谷岩洞,旧说有36处,实际不止此数,如白云洞、云谷洞、烟霞洞、宝林洞、碧玉洞、九龙岩、左、右天泉洞等,多数空豁宽广,清流环绕,云树青苍,野蔓飘垂,远离人世。大扺神仙都喜欢这些洞府,凡人也乐于选择为修持之地。例如明大学者湛若水即隐居烟霞洞著书立说,后建大科书院授徒。宝林洞是明尚书霍韬筑四峰书院之处,霍韬还在碧玉洞内筑室隐居著书。康有为读书静养于白云洞,修心养性,出山后,鼓吹维新,发动变法。故有关西樵山文献、记游著作,大不乏有关记载。根据《西樵游览记》所载,喷玉岩“南汉时乌利道人修炼于此”,九龙洞,“世称紫姑上升处”,紫姑峰,“世传紫姑修炼于此”,聚仙台“群仙宴于此。”如此等等,皆显示这些洞穴隐藏着修炼成仙故事,与葛洪作为道学大师价值取向,对环境追求相符合,会栖息于此。其二,西樵山是座死火山,在岩浆喷发或溢出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会产生不同岩石、矿物和地下水,它们含有不同元素,可供炼丹。如西樵铁泉岩,“有石乳、石笋、石燕、山民常取之。”如果这是沉积岩的话,那么锦岩“石备五色”。据《西樵游览记》,山上产白、紫、青、红、紫、黑、黄等颜色岩石或矿物,内含各种元素,古人相信可以炼丹,葛洪应不例外。又西樵山下今存仙岗仙迹丹泉,分雌雄两处,和“蟹泉仙井”。自古以来涌水不絶,水质清冽,附近居民常年来取,今已成为南海不可移动文物。丹泉所在的村落有葛仙祠、规模宏大,为村民崇拜之地,内藏传为葛洪炼丹铁坩,乡民视为至宝,受到妥善保管,显见为传说中炼丹证据。其三,地名证据。地名是一种历史化石,反映历史真相或传说,有很丰富文化内涵。南海有丹灶镇,《广东地名词典》记“丹灶镇,在桂城镇西约22公里,官山涌西岸。相传东晋葛洪从罗浮山至此,在附近金峰岗结灶炼丹,故名丹灶。”又葛洪活动范围很广,岭南多个地方留下他炼丹修道遗迹。广州中山七路有浮丘丹井,白云山下有“葛仙道院”,始兴玲珑岩有葛洪师徒炼丹仙室,德庆有葛仙园,英德、清远也有同类遗址,广西句漏(今北流县)都峤山亦传为葛洪炼丹遗址。特别是西樵山附近地区,有不少葛仙祠,除上述丹泉所在村落以外,顺德乐从镇有葛岸,也有葛仙洞,葛仙翁炼丹井,葛仙道岸,大良有炼丹井等,都可作为葛洪活动留下足迹。其四,诗词证据。以诗证史是陈寅恪先生治学方法之一,西樵作为南粤名山,游历、吟诗者代有其人,诗作中不少地方提到葛洪,亦可作为葛洪在西樵炼丹一种佐证。兹列数首如次:万历七年,南海知县周文卿诗:“南海多仙山,此山(西樵)仙独早。” 明黎民表《寻乌利仙人旧迹》曰:“勾漏丹砂犹未就,蓬莱双鸟浪相求“,又诗曰:”地接丹砂多气色,心随猿鹤几翻飞。”李昴英:“水廉不卷四时雨,丹灶长凝万古烟。”欧大任《铁岭精合》诗云:“石室竟藏高士传,山园犹种故侯瓜。虎看丹灶多年火,树桂诗瓢几度花。小草尚惭曾出洞,至今猿鸟怨烟霞。”清南海县令胡云客《游西樵》,直思葛洪同游,诗曰:“底须方外访蓬莱,三岛谁移此地来。青嶂霞骞疑紫阙,碧桃花发拥琼台。泉浏石肺诸岩静,猿啸峰头万壑哀。若伴葛洪登絶顶,丹砂好向药炉栽。”这些诗句虽不能确指葛洪在西樵踪迹,但它们不止一处与葛洪相联系,并引入诗中,也算是一种“口述历史”。

  三、葛洪道学关于养生理论

  由上述可知,葛洪应上西樵炼丹,以求长寿成仙,其理论基础是葛洪道学,其中核心内容是长生不死和成仙理论,也是葛洪养生论基础。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形神关系。葛洪认为,人体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形和神。他说:“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即形神都重要,不可分割,但葛洪更强调神的重要性,体形须依靠精神而立,据此建立、宣扬人可以长生不死,人能成仙的理论。他继而指出存在于人体中之神,实与养生之道密切相关。他举例说:“恃年纪之少壮,体力之方刚者,自役过差,百病兼结,命危朝露”。“养生以不伤为本”,并引神农之说:“百病不愈,安得长生?” 所以要保持形神俱在。葛洪又提出(二)形神相卫观点,即正气不衰,则外力难以进入人体。欲达此目的,就要增强自己扺抗力,也就是要依靠道,有道才有神,反之则无道。他劝告世人,“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即学道要早,尽早养神,神明自足,形体安康。由此,葛洪得到两个总结性观点,第一是仙经所言,“养生以不伤为本”,这是个基本前提。第二是如果人得病,虽然服草药可以治愈,身体好转,但对患大病者,不用大药,不仅不能长生,甚至不能延其性命。只有服大药才能延其大限。这是葛洪养生思想的根本原则。(三)修小见大,早胜于晚。葛洪认为,人体是一个有尽之物,自出生以后一直在消耗,不能供给无穷之消耗,为此必须补充之。其在所着《抱朴子》中说:“人无少长,莫不有疾,但轻重言之耳。而受气各有多少,多者其尽迟,少者其竭速。其知道者,补而救之,必先复故,然后方求量表之益”。但人们往往有病时,才关心服药治病,没病时,就忘了服药治疗,更谈不上修道。也忘记了注意饮食、冷热、劳逸等,不注意修道,就不能抑制或减缓先天赋予生生之气的消耗,不能增益自己的体能,修益自己的形体。在自己环境中,风寒湿热的侵袭,会导致患病,其结果加快了自己禀赋的消耗。但人们往往不知过失在自己,反责怪修道无用。他告诫人们:“故曰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他比喻“夫修道犹如播谷也,成之犹收积也。厥田虽沃,水泽虽美,而为之失天时,耕锄又不至,登稼被垄,不获不刈,顷亩虽多,犹无获也。”即修道就像种田,应按时播种、耕耘、收割,否则,土地再多,也无收获。他还提醒人们:“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立于着,则几乎知道也。” 所以修真养性应从小处着眼,从早开始不能太晚。(三)是拜师修炼。葛洪十分强调长生成仙要靠自己学习、修炼、但同时要靠拜师。他指出“务学不如拜师”,他认定古之仙人都是从苦炼中得来。他说:“彼(仙人)莫不负笈随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艺艺,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于室。他列举了老子、黄帝等神仙能得道,都经过拜师学艺而成不是生来就是神仙,即神仙无种,不是由特殊禀赋而来。葛洪这些形神相关理论,关键于在人体个人修炼、养生,其中又以从小时做起,从小处做起为上。但都投师学习,不是先天而是后天而成,神仙无种。

  在摆正形神关系基础上,葛洪论证了能够成仙的理论根据。他运用形而上学方法,反复说明神仙的存在和成仙的可能。他把共性和个性、普通性与特殊性加以割裂,认为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这是共性,是普遍规律。但事物又是千差万别的,各有其特殊性,长生不死的神仙与凡人不同,是一般之外的个别,是独立于普通之外的特殊。同时他又以人们现在认识的只是有限的事物,而“天地之间,天外之大,其中殊奇,岂违有限。”“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夫所见少,则新怪多,世之常也。” 他以人们已经认识的事物比还未认识的事物少得多,来论证长生不死的神仙的存在。又说神仙:“前哲所记,将近千人”。为了使人相信长生不死的理论能够成立,他特强调差异的重要性来论证仙人的存在。他说:“有生最灵,莫过于人。贵性之物,宜必钧一。而其贤愚邪正,好忍修短,清浊贞滛,缓急迟速,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何独怪仙者之异,不与凡人皆死乎。” 即仙人可以超越有始必有终规律,有自己特殊性,犹如竹柏与一般植物,龟鹤与一般动物不同一样。但实际生活中,没有人见过真正的神仙。为了澄清人们对神仙存在怀疑,葛洪郑重地说,“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夫目之所曾见,当何足言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诣老戴天,而无知其上,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形骸已所自有,而莫知其心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他进而指出:“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指极而云水尽者也。”这些论述,实回到上述一般以外的特殊,认识的局限,神仙就是一种特殊性存在。

  为了长生不老和成仙,必须按照葛洪提出的循序渐进的修炼方法,即他指出的:“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非一事也。”这包括的内容很广,甚至连感神明,结师友也算在内,但服食金丹大药才是得道的根本。大药是指求得长生不死的各种药物,如金丹、黄金等,多为无机物加以炼制者。如魏晋时流行的“五石散”,大概指石锺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其中有些是有毒的,如砷,食少量可促进消化,强健神经,改善血液循环。食用过量则会中毒,食用“五石散”曾成为魏晋时社会风气,如同后世鸦片一样,不少人由此中毒身亡,但此风支持、推动了炼丹术。葛洪金丹大药亦类于“五石散”。他明确地将药分上中下三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天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又曰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小药是指“五芝”之类植物,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小药可延年治病,但要成仙,非大药不可。除了食药,宝精爱气也是修炼不可或缺一课。所谓宝精,即房中术,指男女合气之术。葛洪指出:“然又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他还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纵情恣欲,不能节宜,则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都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禀之天年。”他特别针时人对房中术误解或歪曲,在《释滞》中写道:“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区别对待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一事矣。……人复不可以都絶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志求不死者,宜勤行求之。”葛洪强调房中术之根本,在于还精补脑,但此话到底指些什么,他没有进一步解释,只说“彭祖之法,最其要者。”按彭祖乃上古之人,在御女术方面有专长,葛洪对其肯定,唯不见具体内容。

  葛洪还对辟谷即断粮修炼有所论述,指出“辟谷大约有三种,即服药断谷,服气断谷,符水断谷,三者可组合兼用,如服药和气,符水服气等。辟谷不能长生,但可以减少病痛。葛洪“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问诸为之者无不初时少气力,而后稍丁健,月胜一月,岁胜一岁,珔尔,可久无嫌也。”但辟谷有风险,若随意实行,可招致负面效应。他劝人不一定要实行,除非饥荒,隐居山森,能辟谷者可不致饿死。辟谷今天对一些人减肥,或许有一定参考作用。

  最后,葛洪长生成仙术,在强调内修外养之同时,还须积善立功,认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他把“不忠不孝”和“诸横夺人财物者”,看成重大的罪过和恶事,认为不论是做了恶事,还是“但有恶心”而无恶迹者,都将受到神灵的惩罚,减短寿命,更不可能成仙。

  四、西樵山建立养生文明基地对策

  上述葛洪关于长生成仙养生论,是一个完整思想和践行体系,揉合儒道学说,有其合理性一面。长生成仙虽不可能,但其养生之术,却有可取之处,可供现代养生长寿参考。对于西樵山而言,大有葛洪理论应用天地,可以其为指导、建立西樵养生文明基地。这是基于以下理由:

  一是西樵有良好自然和人文环境,不仅适宜建立自然生态型养生基地,而且其厚重历史人文积淀,可比肩于南粤任何一座名山,只要深度开发打造,即为一项非常罕有宝贵文化资源。它与西樵自然环境相结合,即有可能成为一座现代养生文明名山。加之它处在珠三角这个广东经济高地,有足够多优越条件和养生客源,这个基地的建设和客户,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西樵是理学名山,有着蜚声海内外国学声誉,更有一大批声名显赫历史文化名人,这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至今开发利用甚少,大多处于尘封或浅表开发状态,远未达应有深度和水平,故应将西樵理学研究继续引向深入,使之成为珠江流域理学研究一个基地,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为此,恢复或创办一、二座书院,也是符合时宜之举。

  三是葛洪在西樵遗址遗迹尚少,虽不能与罗浮山比拟,但这两座名山横峙珠三角左右,相信葛洪在西樵遗址遗迹仍有深入调研必要和可能,应组织力量作为专题开展相应搜集和梳理,形成完整、系统葛洪在西樵成果,作为养生基地参考。

  四是参考葛洪养生方法,作试验性践行,打出“葛洪养生基地”品牌,吸引不同需要人士。例如辟谷,可衍生为减肥,供三高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作为辅助治疗参考。又如房中术,可从性教育或性健康,性文化教育角度,在有关方面准许之下,开展相应试验,大不必谈性如谈虎色变。仁化丹霞山性博物馆、广州一年一度性文化博览会在这方面积累不少经验,当可供借鉴。实际上,养生内涵很广泛,可引入治疗、康复、体育、培训等,建立起有岭南特色的养生产业,其效果当可预期。

  (原载《珠江文明八代灯塔》,广东旅游出版社,2017)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