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一、台湾文献

  [1](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陈第:《东番记》,收入沈有容《闽海赠言》,《台湾文献丛刊》第5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年。(以下凡涉及《台湾文献丛刊》,不再标注出版社)

  [3](清)蓝鼎元:《东征集》,《台湾文献丛刊》第12种,1957年。

  [4](清)吴玉麟:《素村小草》,清宣统三年(1911)补刊本。

  [5](清)季麒光:《台湾杂记》,收入《台湾舆地汇钞》,《台湾文献丛刊》第216种,1965年。

  [6](清)徐怀祖:《台湾随笔》,收入《台湾舆地汇钞》,《台湾文献丛刊》第216种,1965年。

  [7](清)吴桭臣:《闽游偶记》,收入《台湾舆地汇钞》,《台湾文献丛刊》第216种,1965年。

  [8](清)陈瑸:《陈清端公文选》,《台湾文献丛刊》第116种,1961年。

  [9](清)林谦光:《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1961年。

  [10](清)徐宗干:《斯未信斋文编》,《台湾文献丛刊》第87种,1960年。

  [11](清)徐宗干:《斯未信斋杂録》,《台湾文献丛刊》第93种,1960年。

  [12](清)郁永河:《裨海纪游》,《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1959年。

  [13](清)孙元衡:《赤嵌集》,《台湾文献丛刊》第10种,1958年。

  [14](清)黄叔璥:《台海使槎録》,《台湾文献丛刊》第4种,1957年。

  [15](清)黄叔璥:《近思録集朱》,清干隆十九年(1755)刊本。

  [16](清)朱仕玠:《小琉球漫志》,《台湾文献丛刊》第3种,1957年。

  [17](清)朱景英:《海东札记》,《台湾文献丛刊》第19种,1958年。

  [18](清)董天工:《台阳见闻録》,《台湾文献丛刊》第129种,1962年。

  [19](清)章甫:《半崧集简编》,《台湾文献丛刊》第201种,1965年。

  [20](清)翟灏:《台阳笔记》,《台湾文献丛刊》第20种,1958年。

  [21](清)丁绍仪:《东瀛识略》,《台湾文献丛刊》第2种,1957年。

  [22](清)姚莹:《东槎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7种,1957年。

  [23](清)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台湾文献丛刊》第29种,1959年。

  [24](清)刘璈:《巡台退思録》,《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1958年。

  [25](清)刘铭传:《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1958年。

  [26](清)罗大春:《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台湾文献丛刊》第308种,1972年。

  [27](清)胡传:《台湾日记与禀启》,《台湾文献丛刊》第71种,1960年。

  [28](清)池志征:《全台游记》,《台湾文献丛刊》第89种,1960年。

  [29](清)蒋师辙:《台游日记》,《台湾文献丛刊》第6种,1957年。

  [30](清)唐赞衮:《台阳见闻録》,《台湾文献丛刊》第30种,1958年。

  [31](清)邓传安:《蠡测汇钞》,《台湾文献丛刊》第9种,1957年。

  [32](清)丁宗洛编:《陈清端公年谱》,《台湾文献丛刊》第207种,1965年。

  [33](清)连横:《台湾通史》,《台湾文献丛刊》第128种,1961年。

  [34](清)丁日健:《治台必告録》,《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1958年。

  [35](清)六十七:《使署闲情》,《台湾文献丛刊》第122种,1961年。

  [36](清)刘铭传:《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1958年。

  [37](清)杜臻:《澎湖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1961年。

  [38](清)吴子光:《台湾纪事》,《台湾文献丛刊》第36种,1959年。

  [39](清)郑用锡:《北郭园全集》,台北:龙文出版社1992年。

  [40](清)刘鸿翱:《緑野斋集》,收入《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台湾文献丛刊》第309种,1972年。

  [41](清)刘璈:《巡台退思録》,《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1958年。

  [42](清)林占梅:《潜园琴余草简编》,《台湾文献丛刊》第202种,1964年。

  [43](清)蓝鼎元:《鹿洲全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6页。

  [44](清)杜臻:《澎湖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1961年。

  [45](清)卢德嘉:《风山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73种,第161—162页。

  [46](清)胡传:《台东采访手册》,《台湾文献丛刊》第81种,第96页。

  [47](清)施琅:《靖海纪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48](清)蓝鼎元:《鹿洲全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49](清)曹士桂着,云南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编校:《宦海日记校注》,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50](清)季麒光着,李祖基整理:《蓉洲诗文稿选辑》,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2005年。

  [51](清)尹士琅着,李祖基点校:《台湾志略》,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

  [52](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台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2年。

  [53](清)高拱干:《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1960年。

  [54](清)陈文达:《凤山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24种,1963年。

  [55](清)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20种,1958年。

  [56](清)周钟瑄、陈梦林:《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1962年。

  [57](清)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1961年。

  [58](清)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5种,1961年。

  [59](清)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13种,1961年。

  [60](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21种,1962年。

  [61](清)郑兼才、谢金銮主编:《续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1962年。

  [62](清)陈培桂主编:《淡水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72种,1963年。

  [63](清)沈茂荫:《苗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9种,1962年。

  [64](清)陈寿祺:《福建通志》,《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1961年。

  [65](清)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卷十二,《台湾文献丛刊》第113种,1961年。

  [66](清)王礼、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103种,1961年。

  [67](清)陈淑均:《噶玛兰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60种,1962年。

  [68](清)陈朝龙主编:《新竹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145种,1962年。

  [69](清)周凯:《厦门志》,《台湾文献丛刊》第95 种,1961年。

  [70](清)郑鹏云主编:《新竹县志初稿》,《台湾文献丛刊》第61种,1959年。

  [71](清)蒋毓英等:《台湾府志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9页。

  [72]佐仓孙三:《台风杂记》,《台湾文献丛刊》第107种,1961年。

  [73]李明辉、黄俊杰、黎汉基编:《李春生著作集》,台北:南天书局,2004年。

  [74]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圣祖实録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165种,1962 年。

  [75]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德宗实録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1964年。

  [76]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经世文编选録》,《台湾文献丛刊》第229种,1965年。

  [77]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一统志台湾府》,《台湾文献丛刊》第68种,1960年。

  [78]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203种,1964年。

  [79]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对外关系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90种,1971年。

  [80]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録》,《台湾文献丛刊》第247种,第672页。

  [81]陈衍主编:《福建通志列传选》,《台湾文献丛刊》第195种,1964年。

  [8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案汇録乙集》,《台湾文献丛刊》第173种,1962年。

  [83]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教育碑记》,《台湾文献丛刊》第54种,1959年。

  [84]陈云林总编:《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8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86]黄哲永、吴福助主编:《全台文》,台中: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2007年。

  [87]施懿琳等编:《全台诗》,台南:台湾文学馆,2004年。

  [88]吴幅员:《台湾文献丛刊提要》,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7年。

  [89]施懿琳、廖美玉主编:《台湾古典文学大事年表》,台北:里仁书局,2008年。

  [90]林礽干、庄万寿等编:《台湾文化事典》,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

  [91]伊能嘉矩着,江庆林等译:《台湾文化志》,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5年。

  [92]方家慧、林崇智监修:《台湾省通志稿》,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64年。

  [93]张本政主编:《清实録台湾史资料专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94]李明辉等编:《李春生著作集》,台北:南天书局,2004年。

  二、著作

  [1](梁)刘勰着,王运熙译注:《文心雕龙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2](魏)王弼注,(晋)韩康伯注:《周易王韩注》,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

  [3](晋)陈延之:《小品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年。

  [4](汉)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顾颉刚等校:《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5](汉)许慎着,(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6](汉)郑玄注,贾公彦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卷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7](汉)许慎着,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8](唐)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4 年。

  [9](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10](宋)严羽着,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11](宋)朱彧:《萍洲可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宋)欧阳修着,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13](宋)真德秀辑,(清)李开邺、盛德升评:《文章正宗》,清康熙刻本。

  [14](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北京:中华书局 2002 年《范成大笔记六种》 

  点校本。

  [15](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明)徐春甫编:《古今医统大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7](明)陈继儒:《晚香堂集》,《四库禁毁丛刊》本。

  [18](明)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四库禁毁丛刊》本。

  [19](明)徐宏祖着,禇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0](明)汤显祖着,徐朔方笺:《汤显祖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1](明)王思任着,任远点校:《王季重十种》,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22](明)袁宏道着,钱伯城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3](明)张岱:《琅嬛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4](明)顾炎武着,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5](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

  [26](清)刘熙载着,王国安点校:《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7](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8](清)张英等编:《渊鉴类函》,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

  [29](清)戴名世着,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0](清)刘大櫆着,舒芜校点:《论文偶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31](清)姚莹:《中复堂全集》,清同治刻本。

  [32](清)汪琬:《钝翁前后类稿》,清康熙刻本。

  [33](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34](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35](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年。

  [36]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年。

  [37]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修订本)。

  [38]梅新林、俞樟华主编:《中国游记文学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39]贾鸿雁:《中国游记文献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40]刘登翰、庄明萱等:《台湾文学史》,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

  [41]林仁川:《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上海:文彚出版社,1991年。

  [42]欧明俊:《古代散文史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43]冯光廉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44]李文初等:《中国山水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45]周冠群:《游记美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46]许毓良:《清代台湾的海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7]吕洪年、李孝华:《游记漫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48]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9]王立:《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

  [50]罗春寒:《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之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51]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52]朱双一:《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53]许宗元:《旅游文学通论》,上海:百家出版社,2005年。

  [54]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5]李露露:《妈祖神韵:从民女到海神》,北京:学苑,1995年。

  [56]李祖基:《台湾历史研究》,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8年。

  [57]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58]林奕彬主编:《蓝鼎元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59]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60]陈盛韶:《问俗録》,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61]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62]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4页。

  [63]申浩:《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64]刘正刚:《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65]余光中:《从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66]谢崇耀:《清代台湾宦游文学研究》,台北:兰台出版社,2002年。

  [67]林美容:《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台北:博扬文化,2006年。

  [68]阮昌鋭:《庄严的世界》,台北:文开出版社,1982年。

  [69]黄荣洛:《渡台悲歌》,台北:台原出版社,1989年。

  [70]曹永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

  [71]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春晖出版社,1987年。

  [72]毕恒达:《空间就是权力》,台北:心灵工坊2001年,第2页。

  [73]叶石涛:《台湾乡土作家论集》,台北:远景出版社,1981年。

  [74]李亦园:《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台北:联经出版社,1995年。

  [75]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台北:南天书局,1985年。

  [76]郑明娳:《现代散文类型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77]何金兰:《文学社会学》,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78]潘英:《台湾平埔族史》,台北:南天书局,1996年。

  [79]季铁男编:《建筑现象学导论》,台北:桂冠图书,1992年。

  [80]刘丽卿:《清代台湾八景与八景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81]余友良:《台湾当代原住民文学中的原乡书写研究》,台北:台北教育大学,2009年。

  [82]瞿海源等主编:《台湾社会与文化变迁》,台北: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1986年。

  [83]施懿琳选编:《国民文选——传统汉文卷》,台北:玉山社,2004年。

  [84]康培德:《殖民接触与帝国边陲——花莲地区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历史变迁》,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

  [85]陈满铭:《章法学新裁》,台北:万卷楼,2001年。

  [86]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6年。

  [87]林淑慧:《黄叔璥及其<台海使槎録>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4年。

  [88]潘英:《台湾平埔族史》,台北:南天书局,1996年。

  [89]毛文芳:《晚明闲赏美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

  [90]孙大川:《台湾原住民族汉语言文学选集》,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91]林淑慧:《台湾清治时期散文的文化轨迹》,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92]龚显宗:《台南县文学史》,台南:台南县政府,2006年。

  [93]宋泽莱:《台湾文学三百年》,新北: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94]张本政:《清实録台湾史资料专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95]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96]王运熙、顾易生主编:《清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97]陈昭瑛:《台湾儒学:起源、发展与转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98]郑喜夫、庄世宗:《光复以前台湾匾额辑録》,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8年。

  [99]黄新宪:《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0]林国平、陈名实:《文化台湾》,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101]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102]Mike Crang:《文化地理学》,王志弘等译,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

  [103]Loan M. Lews:《社会人类学导论》,黄宣卫、刘容贵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

  [104]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韩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105]东嘉生:《台湾经济史概说》,周宪文译,台北:帕米尔书店,1985年。

  [106]柯尼格译:《社会学》,朱岑楼译,台北:协志工业出版社,1962年。

  [107]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8]段义孚:《经验透视中的空间与地方》,潘桂成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年。

  [109]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三、期刊论文

  [1]梅新林、崔小敬:《游记文体之辨》,《文学评论》,2005(6)。

  [2]谭家健:《南朝山水游记初探》,《辽宁师专学报》,1999(1)。

  [3]贾鸿雁:《游记小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4]王立群:《论山水游记的起源和形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4)。

  [5]王兆胜:《论20世纪中国纪游散文》,《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

  [6]陶行傅:《意象的意藴场——兼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文艺理论研究》,2002(2)。

  [7]欧明俊:《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4)。

  [8]朱德发:《试论中国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菏泽师专学报》,2001(1)。

  [9]朱德发:《现代纪游文学的源流轨迹及审美价值——<中国现代游记文学史>导论》,《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0(6)。

  [10]李祖基:《论外国商业对台湾贸易的控制(1860—1894)》,《台湾历史研究》,1985(3)。

  [11]邓孔昭:《试论清代台湾的女性移民》,《台湾研究集刊》,2010(5)。

  [12]王志彬:《论原住民文化与台湾明清宦游文学》,《学术交流》,2009(9)。

  [13]霍有光:《清道光前期台湾社会发展概貌——<蠡测汇钞>的史学价值》,《台湾研究》,1988(2)。

  [14]吴春明:《跨文化视野下台湾原住民的族群认知与“族称”》,《台湾研究集刊》,2009(4)。

  [15]林仁川、朱建新:《略论清代台湾社会的失调与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1)。

  [16]徐慧琴:《对游记散文的再思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2)。

  [17]罗春寒:《罗大春在台史事及有关问题试探》,《贵州社会科学》,2006(6)。

  [18]李祖基:《大陆移民渡台的原因与类型》,《台湾研究集刊》,2004(3)。

  [19]颜章炮:《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厦门大学学报》,1991(2)。

  [20]颜章炮:《清代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和分类械斗》,《清史研究》,1998(4)。

  [21]林仁川、朱建新:《略论清代台湾社会的失调与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1)。

  [22]刘仲华:《清代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简述》,《唐都学刊》,2005(6)。

  [23]庐增荣:《清代福建契约文书中的女性交易》,《东南学术》,2000(03)。

  [24]阚勇:《台湾鹿港、淡水同知曹士桂及其<宦海日记>》,《文物》,1984(12)。

  [25]孙炜:《防抚之间:清政府对台湾原住民的认知及应对——<台海使槎録>所反映的清前期治台政策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2)。

  [26]罗小平:《从邓传安<蠡测汇钞>看闽学在台湾的传播》,《炎黄纵横》,2007(4)。

  [27]李玉昆:《曹士桂<宦海日记>及其史料价值》,《闽台文化研究》,2008(3)。

  [28]谢崇耀:《朱仕玠宦台书写之海洋驱力研究》,《海洋文化学刊》,2011(10)。

  [29]张高评:《海洋诗赋与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台湾文学》,《台湾学研究》,1997(5)。

  [30]盛清沂:《朱景英与<海东札记>》,《台湾文献》,1974(4)。

  [31]林敏胜:《吴子光与一肚皮集》,《中兴史学》,1997(3)。

  [32]叶大沛:《曹士桂<宦海日记>述略》,《台湾文献》,1996(4)。

  [33]黄武智:《<台海使槎録>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以<番俗六考>与<番俗杂记>为例》,《高雄师大学报》,2005(19)。

  [34]黄美玲:《论朱景英<海东札记>在台湾清初游记史之地位与价值》,《联大学报》,2012(1)。

  [35]黄美玲:《台湾清代散文中的汉人女性形象——以游记、方志为主》,《联大学报》,2013(1)。

  [36]王幼华《吴子光〈双峰草堂记〉连作创作技巧论析》,《兴大人文学报》,2007(39)。

  [37]刘昭民:《台湾历史上的地震记録》,《地震地质》,1992(3)。

  [38]何晋勋:《论清人对玉山的认知》,《汉学研究》,2004(1)。

  [39]赖恒毅:《从澄台、斐亭的建构看清代官员在台湾道署内的宦游视域》,《台湾古典文学研究集刊》, 2010(6)。

  [40]宇骥:《从生产形态与聚落景观看台湾史上的平埔族》,《台湾文献》,1970(1)。

  [41]林伟盛:《清代淡水厅的分类械斗》,《台湾风物》,2011(2)。

  [42]庄金德:《清代台湾的婚姻礼俗》,《台湾文献》,1996(3)。

  [43]林开世:《方志的呈现与再现》,《新史学》,2007(2)。

  [44]田启文:《清治时期台湾游宦散文的特色及其影响》,《东海中文学报》,2005(17)。

  [45]施添福:《开山与筑路:晚清台湾东西部越岭道路的历史地理考察》,《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报告》,1999(3)。

  [46]范若兰:《允许与严禁:闽粤地方对妇女出洋的反应(1860--1919)》,《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3)。

  [47]史久龙:《忆台杂记》,《台湾文献》,1975(4)

  [48]林敏胜:《吴子光与<一肚皮集>》,《台北文献》,1997(63)。

  [49]许雪姬:《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研究——试论其生平、交友及著述》,《台北文献》,1978(44)

  [50]陈正祥:《三百年来台湾地理之变迁》,《台湾文献》,2003(1)。

  [51]施懿琳:《忧郁的南方——孙元衡<赤嵌集>的台湾物候书写及其内在情藴》,《台湾成功大学中文学报》,2006(15)。

  [52]林淑慧《黄叔璥<台海使槎録>的人文关怀探析》(《台湾分馆馆刊》,1989(3))

  [53]林淑慧:《台湾清治前期旅游书写的文化义藴》,《中国学术年刊》,2005(27)。

  [54]丁旭辉:《论<裨海纪游>的散文艺术》(《台湾分馆馆刊》,2004(1))

  [55]林开世:《方志的呈现与再现》,《新史学》,2007(2)。

  [56]何晋勋:《论清人对玉山的认知》,《汉学研究》,2004(1)。

  [57]张明雄:《康熙上间清廷治台政策及其检讨》,《台北文献》,1985(74)。

  [58]孙炜:《清代河南籍治台官员与台湾社会》,《闽台文化研究》,2016(01)。

  [59]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东大图书》,1991(3)。

  [60]施添福:《开山与筑路:晚清台湾东西部越岭道路的历史地理考察》,《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报告》,1999(3)。

  [61]何素花:《清初大陆文人在台湾之社会观察——以郁永河的<裨海纪游>为例》,《台湾文献》,2002(3)。

  [62]黄美娥:《台湾古典文学史概说(1651—1945)》,《台北文献》,2005(3)。

  [63]詹素娟:《“熟番”身世——台湾历史上的原住民》,《台北文献》,2006(6)。

  [64]庄雅仲:《裨海纪游:徘徊于自我与异已之间》,《新史学》,1993(3)。

  [65]陈佳妏:《滚滚波涛声不息,斐然有绪焕文章——论清代台湾八景诗中的自然景观书写》,《台湾生态文化研讨会论文集》,花莲:台湾花莲师范学院2000年。

  [66]吴毓琪:《清治台湾散文的山水奇景书写及其审美构图思维》,《台湾古典散文学术论文集》,台北:里仁书局,2011年。

  [67]林淑慧:《清末台湾政经思想——以文人论述为主轴》,《第四届台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5年。

  [68]庄万寿:《平埔族的儒化》,《第一届国际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南:台湾成功大学,1997年。

  [69]吴梨华:《从文献资料解读清代台湾平埔族的社会文化》,台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70]蓝侦瑜:《清代来台文人之台湾特殊性书写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71]杨淑惠:《台湾古典诗中的玉山书写》,台湾成功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72]谢文华:《清末买办商人的价值取向》,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5年。

  [73]叶静谦:《吴子光与<一肚皮集>中的台湾风土探析》,台湾逢甲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74]宋子江:《吴子光<一肚皮集>中的“记”体古文创作论析》,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75]吴芳真:《<禆海纪游>之文学研究——以柳宗元游记文学为对照》,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76]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77]徐慧琴:《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78]林满红:《清末社会流行吸食鸦片研究——供给面之分析(1773—1906)》,台湾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85年。

  [79]施懿琳:《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台湾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1年。

  [80]黄美娥:《清代竹堑地区传统文学研究》,台湾辅仁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

  [81]洪健荣:《清代台湾社会的风水习俗》,台湾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82]王幼华:《清代台湾汉语文献原住民记述研究》,台湾中兴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83]张启丰:《清代台湾戏曲活动与发展研究》,台湾成功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