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汪辜会谈”不仅探讨了两岸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还着重就加强两岸青年交流进行了协商。此后,大陆一直高度重视两岸青年交流,为推动和扩大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2015年后,大陆加快两岸融合交流步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搭建了一批特色鲜明、条件相对成熟的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平台。202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台湾青年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基层融合实践,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这为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促进台湾青年在闽开展公益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因此,研究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及其创业实践很有必要。
一、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发展概况
(一)大陆台湾联谊组织及其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概况
大陆没有专门成立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台湾青年联谊活动主要由大陆两大联谊组织(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及其各分支机构举办。通过百度搜索指数获悉,“台湾”“联谊会”“青年”的搜索频率并没有出现同频情况,大众更多关心的是“台湾”相关话题,对“联谊会”“青年”话题关注度低,间接表明联谊组织对台湾青年的支持度不高,见图1。
图1 “台湾”“联谊会”“青年”百度搜索指数结果
1.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与台湾青年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由居住在祖国大陆各地台湾同胞组成的爱国民众团体,1981年12月2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台联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2月,大陆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胞比较集中的市、县两级行政区,都建立了地方台联组织。2023年开始,全国台联开始在各地陆续成立“台胞之家联谊站”,为服务大陆台胞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全国台联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多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交流项目,努力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创业、发展提供机遇。例如,全国台联1984年首次举办台胞青年夏令营,每届均吸引大批台湾青年参与其中,深受两岸青年特别是台湾青年喜爱。截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累计有20000多名台湾青年参与其中,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品牌项目之一。为了全球台胞社团有一个民间交流合作平台,全国台联2010年举办首届台胞社团论坛。为了推动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就业、创业创新,促进两岸青年成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从2017年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开始,2019年第四届、2021年第五届、2023年第六届均设有青年分论坛。
为了更好推进台湾青年联谊活动,全国台联还专门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2016年后,全国台联的两岸经贸交流及青年工作委员会比较频繁参与各种青年创业交流活动,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创办不同形式的青年交流活动。如,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2022年11月全国台联联络部主办,福建、湖南、上海、四川等省台联参与协办的“我为基层治理献一策”新台青走基层(福建)研习营。另外,全国地方台联根据全国台联章程,开展各种联谊活动,自2016年来,也积极开展台湾青年创业相关的交流联谊活动。
2.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与台湾青年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成立于2007年,由大陆各地约300家台资企业协会和企业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截至2019年,全国台企联有台资企业协会会员144家,大企业代表、企业会员160家。全国台企联依托行政区域分11个工作区,设立十三个功能委员会。全国台企联以主办、承办、协办及其他方式参与的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达二百余项。同时,全国台企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两岸各界团体、人士的交流联谊,交往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国台企联积极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特别设立两岸交流委员会、新世代·新青年功能委员会(2011年成立),举办两岸青年交流,培养台商事业接班人,并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交流项目。如,由全国台企联主办、青年委员会协办的“全国台企联青委会青年精英特训营”2011年首次开营,以“交流、学习、成长、传承”为宗旨,为台商二代、创业台青在陆共享资源、寻找商机、抱团扎根搭建平台。该精英特训营先后在广东、浙江、福建、湖北、江西等十多个省份成功举办,截至2023年,累计培训台青700余人。另外,全国台企联各地分支机构也相应开展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尤其是2016年后,有关支持台湾青年创业的活动更加多样。
(二)福建省台湾联谊组织及其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概况
福建省内台胞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城市,其中厦门最为集中。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累计批准台湾同胞来闽发展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截至2023年6月,在闽台企超1.2万家。根据百度搜索指数获悉,福建省联谊组织和台湾青年相关话题搜索频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17位,说明福建省联谊组织和台湾青年之间的紧密联系度不高,见图2。2016年前,闽台青年的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联谊、展览、艺术交流等方面,2016年后,闽台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交流逐渐成为主流。
1.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与台湾青年
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福建台联”)于1981年4月28日在福州成立。据本课题组统计,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组织有62个,市一级行政单位全部成立台胞联谊组织,部分城市县、区、乡等行政组织也成立了台胞联谊组织,具体情况,见表1。漳州市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截至2021年,已实现了台联基层组织全覆盖,成为大陆唯一一个台联基层组织全覆盖的设区市。
表1 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名单
表格略
通过分析福建台湾同胞联谊会官网(台胞之家 )“联谊活动、服务台商、服务台生”相关报导发现,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的联谊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台湾相关团体、企业或个人到福建省进行传统文化交流、祭祖、投资考察,针对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体验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乡村研学)、针对在榕台胞的寻根、台胞子女的关爱活动、春节的联谊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到台湾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演出。在服务台商方面,主要活动有调研、考察、政策宣讲、法律服务、生活服务等,但较少关注台湾青年创业问题。在服务台生方面,主要开展各种研习营、就业和求学服务活动。2016年后,福建省台联参与组建创业联盟、走访创业基地等活动逐渐增多,并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不断创新台湾青年的创业联谊活动。如,为了支持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协同龙岩市台联等单位组织的“乡亲相爱一家人”——两岸青年企业家助力乡村振兴考察团,到漳平乡村进行考察交流。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2022年参与由全国台联联络部主办的“我为基层治理献一策”新台青走基层(福建)研习营。
福建省地方台联结合各自城市的特点,针对台湾青年均开展了相关的联谊活动。如,三明市台联组织两岸大学生开展乡建乡创活动、两岸社区交流活动。厦门市是台胞集中地,厦门台湾同胞联谊会为在闽创业、就业、就学的台湾青年、台干、台创、大陆青年等,举办了更为多样的创业交流活动,如 “相聚厦门”台湾陆配创业研学营、“相聚厦门·两岸青年创业联盟——集美行”联谊交流活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台联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两岸青年交流品牌项目。由福州市台联2003年举办“榕台青年夏令营”,截至2021年,已经成功举办十七届,为两岸青年加强交流、加深瞭解、增进友谊提供了机会和平台。由厦门台联2006年举办的“相聚厦门”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周,致力为广大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少年打造近距离瞭解祖国大陆的平台,至今已经成为两岸品牌活动。在“相聚厦门”的“主阵地”下,厦门台联还打造了众多两岸交流品牌,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交流互访活动、两岸青年教师团夏令营、“两岸青年创业联盟”联谊交流活动、两岸国画艺术论坛、“两岸情 一家亲”端午亲子家庭活动等品牌活动,并持续做大做强。泉州市台联2015年启动“中华情 两岸缘”新生代台胞联谊活动,历经九载,已成为推动泉台两岸青少年缔结友谊、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平台。
2.福建省各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与台湾青年
据本课题组统计,福建各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的成立时间、会员数量,所在城市的台资企业数量和定居台胞数量,见表2。
表2 福建各市台胞投资协会及其当地台企、台胞情况
表格略
(1)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简称“福州台协会”)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于1994年10月,由在福州市投资的台胞台企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历经28年发展,协会会员已由最初的100多家发展至400多家,涵盖30多个行业。福州台协会从生活、就业、创业等多方面服务台湾青年,并形成自身的品牌活动,如,由台商眷属和在福州台胞姐妹组成的妇女组织 “牵手之家”,截至2023年,已经成立25周年。通过“牵手之家”成员们的沟通联络,为两岸架起一座亲情彩虹桥。福州市台协会不断响应国家对台政策方针,及时成立相关部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如,为了帮助福州引进台湾人才,促进闽台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2017年成立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人才委员会。近几年,福州市台协会和福州不同机构进行战略合作,拓宽台胞台商合作视野,创新合作方式。如,2021年通过举办项目推介对接会,搭建投资合作务实交流平台,让在榕台商台胞有更多机会瞭解项目信息和优惠政策;2023年福州市台协会与省女商会共同举办“两岸融合 魅力十足”两岸女企业家主题研讨会,携手两岸“巾帼力量”,集资、集智、集力,通过各领域的创新融合,吸引更多两岸女企业家参与到福州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在惠台相关政策落实上,福州市台协会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为在榕台胞台企提供各项政策法规指引,搭建谘询政策、反映问题、倾诉困难的平台,宣传台胞住房保障、台青就业创业补助政策等,助力台胞台企融入发展新格局。通过对在榕台湾青年的扎根分析(见图3),结果显示,高频词有“福州、两岸、台湾、青年、协会、创业”等,表明针对在榕台湾青年关心的就业、创业、发展等问题,福州市台协会提供了比较细致周到的服务,在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
图3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情况
针对福州市台协会的未来发展方向,2023年蒋佩琪会长提出:福州市台协会将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将搭建数字化转型生态共赢平台,促成两岸数字经济领域产业人才、项目的多方位合作,凝聚更多台胞台企力量,使协会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一方面,协助在榕台企建立网络销售渠道,运用直播、短视频等营销方式宣传和推广,推动在榕台企多元化拓展。另一方面,将加强与台湾各工商团体的联络交流,为两岸行业、企业家们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走深走实,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促进榕台产业合作。
(2)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厦门是大陆最早设立台商投资区的城市,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大陆最早成立的台商协会之一。相比福建省其他城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有自己的协会章程,设有八个功能委员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大陆五大台商协会之一,有会员企业近千家,涉及行业领域40多个。
厦门有12万台胞,其中一半以上是台湾青年。2016年后,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会员发展委员会和青年创新委员会在支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不断发力,通过开设服务窗口、实地参访、举办政策说明会、长期服务活动、系列创业辅导活动、多样联谊活动等,为台湾青年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协助其融入厦门产业发展。具体有:为台湾创新创业青年提供服务窗口,如,成立“台商之家”、台胞驿站;实地探访众创空间,获取基地骨干对协会的需求;举办长期的活动,如,“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 聚合在厦门创业多年的台企企业家,开展系列创业辅导活动,如,向“前辈企业”取经活动、创业培训和企业参访、聘请专家答疑解惑;举办政策解释说明会,如,针对厦门推出的“惠台60条”举措,举办说明会;辅助台青参加厦门相关展会,如,青委会向2018年文博会组委会申请专设“台青馆”并免费开放三十个展位供台青参展;举办各种联谊活动,如,举办台胞驿站聚会、台胞台商子女“国学”夏令营、福建两岸青商交流活动——探索之旅(大马站);和厦门其他机构一起协同举办活动,如,2019年协办第一届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研习营;与台湾的相关协会和青创组织的交流,共同推动两岸青年企业家的互访,增进两岸青年企业家的进一步合作。近几年,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鼓励台湾青年响应大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现新商机。通过对在厦门台湾青年的扎根分析(见图4),结果显示,高频词有“厦门、两岸、台湾、青年、协会、创业”等,表明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在推动台湾青年创业发展成效显着。
图4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情况
(3)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漳州是全国台资企业投资密集区之一。截至2020年,在漳台资企业已达3153家,拥有台塑、统一等台湾百大企业13家,全市实际利用台资117.9亿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前列。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于1994年,现有会员企业也有700多家。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积极推动县区成立台商联谊组织,11个县区均成立台商联谊会(见表3)。
表3 漳州县区台商联谊会
表格略
尽管漳州台资企业数量在福建省最多,但是大多都是农业、渔业等中小企业,会员力量比较弱小。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在支持台湾青年创业方面,相比较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比较滞后。通过对漳州台湾青年的扎根分析发现,“协会”二字并没有出现在图5上,说明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对台湾青年的创业活动支持度很低。最近3年,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才开始大力支持台湾青年创业活动,如,2020年协办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创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台胞青年参加了本次创业发展研讨会;2023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青年委员会共建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实训实践基地。针对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未来发展,协会会长林伯彦认为,漳州台协需要学习全国各地兄弟协会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展创业、创新领域的活动,为在漳台商寻找更多商机,并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贡献。
(4)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
截至2023年,泉州市台资企业有2300多家。泉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于1995年,截至2015年,已有会员单位400多家,在泉州区县及台商投资区均设立联谊会。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不断改革创新,发掘商机,服务台商,热心公益,在泉台经贸、文化等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不错成绩。通过对泉州台湾青年的扎根分析(见图6)发现,“台湾、青年、泉州、创业、台商、服务、人民政府、提供”等词出现频率高,说明泉州政府相关部门对台湾青年创业及其发展支持力度大, 但是“协会”二字并不是高频词,说明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对台湾青年的创业活动支持度偏低。
图6 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情况
(5)福建省其他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除了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四地外,莆田市、南平市、龙岩市、三明市、宁德市、福清市、平潭县等七个城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情况,见图7。由图7中“两岸、文化、妈祖、企业、活动、协会、交流、同胞、投资”等高频词可知,这些地方协会开展的两岸文化交流和台资企业投资活动还停留在传统层面,“青年”并不是高频词,说明这些协会对台湾青年发展和创业活动支持度低。
图7 福建省其他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情况
(三)闽南师范大学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概况
闽南师范大学秉承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办校初心,近年来在两岸融合发展研究、两岸文化传播和交流等方面打造了众多研究平台、智库、研究基地等(见图8),并形成自身特有的做法与经验。闽南师范大学积聚全校资源,联合台办、台联等国家层面的机构,共同构建平台、智库、基地,并以此为依托,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智库建设、海外合作、教育培训等方面探索出一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闽南师范大学从统战、文化和经贸三个层面打造两岸融合研究平台、智库。统战层面研究平台“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成立于2008年。该基地最近三年连续三年总评分第一,连续三年荣获“流动奬杯”,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作出了贡献。文化层面平台“闽南文化研究院”,2012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随后相继成立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等。经贸研究智库“台商研究中心”,2013年成立,“两岸一家亲研究院”,2017年成立。相关基地有“全国台联台湾青年新闻媒体人实创基地”(2017年成立)、 “全国台联系统干部暨优秀台胞教育培训基地”(2020年成立)、“两岸融合发展研究基地”、“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农村教师教育交流基地”等。2020年全国台联和闽南师范大学共建“圆山学院”,打造两岸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智库基地、深度交流基地、文化实践基地、教育教学基地、项目孵化基地,标志着闽南师范大学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理论研究,服务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实践,成为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探索者”。
图8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融合相关的平台、智库、基地
闽南师范大学依托这些研究平台、智库、研究基地等,在两岸融合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服务台湾青年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
(1)形成两岸交流特色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6月组建的闽南文化研究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构建出国内外唯一的从本科到硕士、博士齐备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全链条培养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的两岸融合型专业人才。在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的学术研究与传承方面:主办福建省唯一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闽台文化研究学术期刊《闽台文化研究》;出版《台海文献汇刊》(60册)、《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台湾族谱汇编》(80册)、《台湾族谱续编》(20册)、《台湾通史》(六卷本)等60多部著作等。另外,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积极引进聘用台籍师资,大力推进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东海大学等台湾高校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并依据台湾统测成绩招收台湾学生。
(2)以两岸学术交流为推手,搭建众多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召开形式多样的两岸学术研讨会、论坛等。如,闽南文化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办承办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两岸语言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海峡两岸民间谱牒文化论坛等影响较广的大型学术会议35场,与会总人次逾3000人,增进了两岸社会经济文化交流。闽南师范大学通过联合全国台联共同举办论坛,并形成了自身的品牌交流项目。如,两岸融合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两岸一家亲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
(3)依托基地,举办研习营等多种类型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依托全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等部委基地,自2012年以来,连续8年举办国台办年度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着力提升台湾青年学子对祖地文化的深刻认同。2012年全国台联与闽南师范大学设立“全国台联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该基地是全国台联最早挂牌的一批基地之一,与全国台联合办过多场活动。另外,结合青年人的兴趣,举办微电影、视频等新型活动,如,连续4届承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承办“两岸青年微视频展映峰会”、举办9期“东南亚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和感知中国行活动”等。
(4)针对大陆的台湾青年,通过创建实践基地、举办论坛、教育培训等活动,形成了品牌交流培训项目,帮助其更好地成长。如,闽南师范大学面向台湾青年学子,2018年正式启动“台湾青年新闻媒体人(漳州)实创基地”,该基地通过实创活动,增进两岸青年学子的交流和情谊,推助新闻事业的发展。如,2015年、2020年举办的台商发展论坛,从漳州走向全国。再如,2015年全国台联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台联系统处级干部暨优秀中青年台胞培训班,2020年则成立“全国台联干部暨优秀中青年台胞教育培训基地”,随后每年都举办台联系列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台胞教育培训活动,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台湾青年培训项目。
二、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促进创业的实现路径
(一)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传统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在过去几十年里,积极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取得不错的成绩。2016年后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交流学习等活动,在促进青年创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2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台湾青年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基层融合实践,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这为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促进台湾青年在闽开展公益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但是其在公益活动方面,仅仅停留在抗疫宣传、义务植树、关爱弱势群体等零散的、非连续性的志愿活动层面,远没有实现商业化运作,进而无法实现自负盈亏。这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角色和功能,激活其在公益创业活动中的作用。
1.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传统角色和功能
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依据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章程,将自身界定为爱国民众团队,发挥服务台湾同胞的角色,承担两岸交流桥梁的功能。尽管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2022年最新修订的章程中,第一条修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台湾各族同胞的爱国民众团体”,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该组织的领导作用,但是其他各条款和2017年版以及以前的版本,并没有多大改动,也没有增加公益活动或者大陆基层实践之类的表述。
福建省各级台胞投资企业协会除了福州、厦门外,基本参照2010年版的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章程,将自身界定为联合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发挥服务台湾企业的角色,承担两岸交流桥梁的功能。该章程中列示的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业务范围之一是“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并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以“团结、协调、服务”的协会宗旨为指导,2006年版的协会章程中列示:“发挥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的奉献作用;发挥组织台商和会员企业之间的联谊交流团结作用”。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有自己的章程,在宗旨条款中有表述“组织发动在厦台资企业参与地方的公益事业”,设立慈善公益委员会、台湾青年(人力资源)与产品营销委员会。
显然,福建省相关青年联谊组织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比较传统,没有与时俱进,限制其在促进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福建省各级青年联谊组织很有必要转变现有角色和功能,重新思考其在台湾青年商业创业和公益创业的作用,促进台湾青年在闽开展公益创业。
2.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转型为社会企业
非营利组织都转为社会企业成为近年来业界关注的热点。2021年,团中央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社会企业专项将社会企业定义为:“重点关注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服务特定群体或社区利益为宗旨和首要目标,以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所得部分盈利按照其社会目标再投入自身业务、所在社区或公益事业,且社会目标持续稳定的项目。” 2021 年 3 月,民建中央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弘扬社会企业家精神 加快社会企业发展的提案》,建议积极开展社会企业试点建设,宣传倡导社会企业家精神,建立社会企业青年实践机制等。
社会企业与传统社团组织、纯营利组织的区别,见表4。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如果转变为社会企业,既能够创造社会价值,也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能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机会,促进福建各个地方社区福利,并能够促进市场贸易相对标准化。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以社会企业模式运营,藉助项目、产品、服务等方式带领台胞参与福建的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活动,一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实现自负盈亏;另一方面,自觉担负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既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积极主动与政府建立伙伴关系。
表4 社团组织、社会企业和纯营利组织的区别
表格略
(二)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促进创业的实现路径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促进创业具体包括两条路径,一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创业辅助平台,大力推动台湾青年在福建省内的创业活动;二是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自身转变为社会企业或单独设立社会企业,进行公益创业,探索一种同时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见图9。
图9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促进创业的实现路径
1.创业辅助平台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继续发挥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资源整合的优势,扩大与相关行业协会、高校、政府、银行等机构的合作,设立创业辅助平台,提供六个方面的创业辅助活动:一是创业机会发现。联合大陆和台湾不同产业或行业协会,不同社会团体,高校相关领域研究专家,通过举办交流会、论坛等形式,在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乡建乡创、工业设计等台湾青年擅长的领域,搭建专业化的项目支持平台,帮助台湾青年发现创业机会。二是创业教育和培训。针对餐饮业、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信息行业等对台湾青年吸引力大的行业,提供创业课程、工作坊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台湾青年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瞭解福建省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提高他们在福建省创业的成功率。三是创业投资和融资服务。为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投资和融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加速发展。四是为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在线销售和营销渠道,帮助其扩大产品和服务市场。五是为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法律谘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帮助初创企业保护自己的权益。六是人力资源服务。为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招聘、人才猎头等服务,帮助初创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
2. 公益创业(社会创业)
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要探索出一条既能加强公益自我造血功能,又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的“公益创业”模式,需要借鉴台湾社会企业发展经验。相对大陆,台湾在社会创业方面的发展比较早,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企业“生态圈”。围遶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可以从事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社区建设等类型的公益创业活动。
生态环保公益创业: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联合相关台资企业设立生态环保公益组织,带领台湾青年开展公众环境意识倡导、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等公益活动。
乡村振兴公益创业: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集合台湾在社区公益、乡村发展方面的成熟经验,创立台湾青年福建乡村振兴公益组织,融合文创、旅游、直播带货等方式,参与乡建乡创,带领福建乡村振兴。
社会公益创业:针对福建省存在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大众关心的公共问题),学习台湾方面成功的社会企业,开展公益创业活动。
社区建设公益创业: 立足提升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幸福感、归属感,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通过创办社会组织,为福建省各地社区提供事务服务、卫生服务、社会事业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就业和救助服务等。
(三)闽南师范大学促进台湾青年创业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精心筛选优势专业,吸引台湾青年来校学习深造,截至2023年已招收台湾学生32人。但是,有关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问题,闽南师范大学各级平台、智库和基地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举办有关台湾青年创业的活动很少。如,2020年由全国台联主办、福建省台联、漳州市台联承办,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学院协办的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创业发展研讨会在漳州市召开。另外,相对于福建省其他高校,如,华侨大学2014年成立的闽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福建理工大学2019年成立的闽台青年文旅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成立的“闽港澳台侨青年创业联盟”等有关台湾青年创业组织,闽南师范大学缺乏类似组织。
结合新近国家层面和福建省政府强调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闽南师范大学可以从创业辅助平台或者创办社会企业两个方面探索台湾青年的大陆创业路径和融入大陆基层实践的路径,见图10。
图10 闽南师范大学促进台湾青年创业的实现路径
三、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创业实践及发展策略
(一)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辅助创业实践及发展策略
1.促进台湾青年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支持台湾青年创业方面,主要通过主办、协办或参与相关创业培训、商业交流活动,助力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者在创业资金筹集、创业项目落地、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对福建省地方台胞投资企业协会支持台湾青年创业的总体情况进行扎根分析,发现“青年、创业、两岸、台湾、台胞、企业、发展、台商、交流、协会、融合、活动”等词高频出现,说明福建省地方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在支持台湾青年创业方面力度不大,主要通过协会聚合两岸台商力量,举办融合交流活动,促进创业企业发展,见图11。
但是台湾青年创业者仍然面临创业成本高、竞争激烈、创业政策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相关创业政策的制定、宣导和落实。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台湾青年对于政策的知晓率不高、政策落地不够到位、政策对接有待加强、政策创新尚待突破。由此可见,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还需要提高在台湾青年创业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导创业相关政策、协同政策相关部门推动政策落实、持续帮扶台湾青年创业者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需要提升其在台湾青年创业方面的功能,打造创业辅助平台,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多样化、持续性的辅助支持体系。
2.构建创业辅助平台的关键点
相对于全国台联、台企联,福建省官方联谊组织龢民间联谊组织的力量比较弱小,运营资金少。基于自身的力量构建一个创业辅助平台,关键点在于:
(1)发挥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主动性。传统意义上政府对联谊组织的管理,主要从“社团统战工作”视角而不是从“统战社团”本身建设与发展的视角。基于此,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已经发展几十年,但是在功能定位、管理模式、自身建设、作用发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地方各级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因此,如何发挥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主动性,主动对接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台湾相关协会、台资企业等各种组织,整合各种资源,成为其构建创业辅助平台的一个关键点。
(2)提高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资源获取能力。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经费来源有限,主要依靠会员费,与联谊组织有效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差距大。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统战属性和规模有限,社会影响力有限,使其在硬资源,软资源等获取方面存在困难。福建省政府需要大力协助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提高资源获取能力。
(3)提高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动员能力。尽管福建省有些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规模很大,但是组织内部管理能力不强,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与政府、市场、社会的有效衔接不够,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横向合作不多,因此,需要提高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动员能力。
3.福建省“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在打造创业辅助平台时,可以借鉴“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学习其扶植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评选“创业之星”等经验,形成自身独特的有影响的创业辅助活动。
“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2015年9月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发起启动。该计划的扶持对象是18-45周岁的台籍青年,申报人创业项目需已在福建落地(工商注册时间3年内);若为合伙经营,应为项目主导人且股份占30%以上。对获奬项目的对应负责人,该计划的扶持内容包括:授予其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奬励5万元创业奬金;提供三年陪伴式辅导;优先推荐参与各级创业类比赛等。截至2022年,该计划评选出80名台湾青年“创业之星”, 累计发放创业扶持金400万元,已帮扶和支持145个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自2015年起,团省委专门成立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并设立微信公众号,实施“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暨台湾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工作。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建设线上服务矩阵,提供线下项目化服务,开展政策宣讲、公益培训、导师帮扶、评选表彰、联谊活动、考察交流等,为在闽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品牌系列活动之一“台湾青年创业公益培训班”始于2015年,截至2022年已经成功举办12期,累计参与培训的台湾青年超600人次。除了固定的系列活动,针对台湾青年的需求,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每年还不断调整活动类型。如,2020年,开展包括创业宣讲会、公益培训、个案辅导、项目路演、基地对接、创业沙龙等十余场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推动“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参与人数每年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累计受理2416名台湾青年的申请。
“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项目每年都在不断迭代创新。如,评审辅导会每年也会发生变化,不断丰富创业导师团队。2020年的评审辅导会邀请了五位来自教育、法律、投资等领域资深的青年创业导师与专家担任评委,对来自文化创意、培训教育、生态农业、食品贸易等多个行业的30个台青入围项目进行评审辅导。针对福建省的产业发展战略,该计划在受理申请项目上有所侧重。如,2022年度的“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对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緑色经济、文旅经济领域及闽台产业合作重点领域创业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在扶植策略上也不断更新,如,2022年除了给台湾青年创业者提供传统服务外,还进一步协助对接创业场地、媒体、资本等资源,同时引导加入工商网络,帮助青年创业成功。
通过对“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累计评选出80名台湾青年“创业之星”进行扎根分析(图12)发现,这些创业之星依托创业基地,创业项目落地,企业获得稳步发展,通过自身创业成功经验的宣传,不断提升“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的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状态。
图12 创业之星发展情况
“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及其实施机构“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的创业扶持经验的启示: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在打造创业辅助平台时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或者机构;创业辅助平台需要整合吸收各行各业的相关资源,扩大扶持项目评选的客观性、扶持计划的针对性、扶持项目的成功率;优先扶持的创业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福建省产业发展布局;创业扶持时间至少三年, 需要充分考虑台湾青年创业三年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协助措施;各种创业培训活动要有针对性、长期性和创新性。
4.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构建创业辅助平台的发展策略
(1)福建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福建省台办、商务厅、民政厅及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进行省内资源对接,完成创业辅助平台构建;通过举办评选“创业支持先进联谊组织”或者“台湾青年优秀创业辅助平台” 等活动,激活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的主动性,大力鼓励其在促进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2)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构建创业辅助平台的策略。一是拓展资源合作思路,广泛对接地方政府或民间各种创业平台、协会、基地等,合作构建创业辅助平台;主动对接福建省主导产业资源,发现更多创业机会。二是创业辅助平台开展的各种创业相关活动要有针对性、长期性和创新性。改变传统的联谊交流形式和活动内容,将活动举办地从联谊组织所在地转移到众创空间、创业基地或者台资企业中;根据台湾青年的喜好,创新创业交流、政策宣讲、创业培训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推出有影响力的创业培训项目或者评选创业先进典型。三是创业辅助平台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不仅在创业前,更在创业中,给予台湾青年持续帮助。充分考虑台湾青年创业初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协助措施。
(二)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自身的创业实践及发展策略
1.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开展公益创业的机遇和挑战
公益创业(社会创业)企业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成长呈现动态平衡特征:经济层面的成长有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进而对企业社会层面的成长有正向影响,当社会目标实现后,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经济层面的成长。当前,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开展公益创业面临很好的机遇:
一是社会企业这几年在大陆蓬勃兴起。《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扫描调研报告》(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和南都基金会2019年发布)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社会企业1684家。社会企业多分布在四川、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其中分布在四川的比例最高。
二是国家和福建省相关政策文件的鼓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2022年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2023年福建省民政厅和乡村振兴局举办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活动。这些政策文件为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促进台湾青年在闽开展公益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三是福建省近几年陆续出台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支持政策。如,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作了详细规定;福建省民政厅 福建省财政厅《省级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办法》(闽民管〔2019〕67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民政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21〕36号);2022年福建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推进福建省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四是台湾青年到福建公益创业的愿望。福建省青年五四奬章获得者、台湾社工涂佳荣2019年在福州创办乐恒公益服务中心。涂佳荣说,“我们台湾的社工可以服务在福州的台胞台商子女。因为台商子女来这里会有适应的问题,教育上的问题。我们希望透过社工服务,让台商能够安心留下来,将福建作为第一家园。” 目前在福建省的台湾社工还很少,“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与一点成就,鼓励台湾社工过来,因为这里有更多的舞台、机会。”
但是,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开展公益创业同样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是有关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大陆对非营利组织的立法尚不健全,更没有开展涉及对社会企业的立法工作。大陆的社会企业普遍还是以工商企业的形式注册,并不能享受政策税务方面的优惠。截至2022年5月,地方层面出台的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约31个,其中四川省22个,福建省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为0。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政府涉台单位加大力度出台系列惠台青年创业就业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针对的是商业创业活动,缺乏公益创业的引导。二是社会企业的概念在国内比较模糊,导致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转型困难。三是公益事业和商业活动的两难。社会能接受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盈利,却不能接受非营利组织在市场中盈利,如何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不偏离组织的社会使命和目标,这是一个难题。四是社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2.闽台社会组织公益创业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社会企业发展比大陆早,在发展类型和模式上有比较成功的经验。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成功创立蓝丝带社会企业,由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与福建省青年创业促进会两个机构共同组建的“福建青创”,成为省内第一创业服务公益平台。这些经验,能为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台湾地区社会企业发展经验
20 世纪 90 年代初,台湾开始出现实行商业手段或创设事业单位经营的非营利组织。成功案例有喜憨儿基金会、育成基金会、阳光基金会、心路基金会、伊甸基金会等。创业家与市场媒介两种发展模式是这些非营利组织主要选择的模式。创业家模式,如,彭婉如文教基金会与娇生公司合作创立“娇生妇女就业贷款”项目,一方面,向弱势妇女发放贷款,以支付她们在培训期间学费及生活费;另一方面,为她们提供稳定就业奬励机制、后续关怀辅导等服务。市场媒介模式,如,彭婉如文教基金会的“小区照顾服务支持系统”。该系统有三个项目组成:培训相关方案所需的项目人员;建立小区照顾服务项目需求人口信息;为小区照顾福利服务供需双方,进行工作介绍、配置及客服服务。
台湾第一个以“社会企业”为名的公司为光原社会企业,成立于2008年9月。该公司由辅仁大学为原住民服务的“曙光计划”团队和一群保护环境生态的原住民共同推动创立。至今,已经生产有机农产品1945吨,农友收益8283万元,参与友善农业人数56人,参与生态学习人次5680人,服务范围已经从台湾拓展到菲律宾、印度等地。台湾地区社会企业类型主要有五种:工作整合型、地方社区发展型、公益创投的独立企业型、服务提供与产品销售型、社会合作社,其中,以工作整合型最为常见。工作整合型多为由身心障碍者所经营的非营利组织,以设立工作坊或庇护工场来提供弱势族群职业训练或就业机会,提供一般水平工资与创业辅导。台湾社区型社会企业在投入动机上强调对社区问题的解决,创造弱势者的就业机会或提升其人际关系连接;以社区特性为基础,思考创新的可能性。台湾地区社会企业组织的发展情况表明:社会企业组织要实现社会价值,需要重视组织界域的拓展,尤其是发展与其他不同部门的组织或协调合作。
(2)福建省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和蓝丝带社会企业
YBC 是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 ( Youth Business China) 的简称,为创业青年提供公益服务: 提供无利息、无扺押、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借款;招募企业家等人作为导师志愿者,在青年创业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谘询培训和 “一对一”陪伴式导师辅导; 传递和分享商业经验,引导青年进入互助式的创业商网。2005 年福建团省委决定将 YBC 扶持青年创业项目引进福建,2008年注册成立 “福建省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该基金会围遶“F5模式”开展青年创业服务工作,其中,“F”代表着福建,更代表着“Family”,寓意着创业者温暖的大家庭,而“5”则是指创业生态圈的五要素,包括智库、资金、文化、政策、社会资源。
截至 2012 年底,海西基金会在全省范围内吸引了 1030 名活跃的企业家成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为创业青年提供了数以万计小时的志愿服务,累计扶持青年创业企业 428 家,青年创业企业存活率高达92%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接受捐赠3700余万元,其中网龙公司捐赠1180万元,匹克体育捐赠270万元,中瑞集团捐赠170万元,福建凤翔集团捐赠100万元。在创业资金方面扶持创业典型196位,为其提供369.66万元的资金支持以及三年期一对一导师跟踪辅导;创业智库方面,组织导师参与63期培训班,实地走访巡诊创业青年项目325个;社群文化方面,举办了300期创业俱乐部;社会资源方面,与多方合作建立95个创业益站,为青年对接社会资源专项服务成果149项,与76家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活动200多次,有效推动了福建省青年创业事业的发展。
海西基金会除了采取 YBC 的统一扶持模式外,还探索扶持青年创业的新方式。如,企业家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基金会,为基金会建立了健全的培训体系,引入了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还发起了 “蓝丝带”社会企业,运用商业方法解决初创企业的产品销售难题,提高出初创企业的存活率。2010年11月,10位企业家导师发起人共同出资 50万元注册成立了 “福州蓝丝带商务会展有限公司”(简称蓝丝带),帮助创业青年搭建销售平台。蓝丝带从四个业务领域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协助创业青年销售产品、组织商务考察、组织导师俱乐部活动、提供创业培训服务。作为社会企业,蓝丝带利润的30%用作经营团队的绩效工资,用于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目标;其余70%则捐赠给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并设立蓝丝带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青年创业的公益事业。蓝丝带还邀请独立第三方对企业的社会目标效果进行评价,幷发布专项审计报告,从而获得社会的认知和认可。
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后来与福建省青年创业促进会两个机构共同组建“福建青创”,主管单位为共青团福建省委,成为福建省第一创业服务公益平台。福建青创一直坚持青年创业帮扶的公益事业,凝聚庞大的创业导师与创业青年群体,逐步建立起省内最大的创业智库。目前,福建青创已拥有网龙公司总裁刘路远、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许志华等1700位创业导师和专业导师。他们从创业关怀出发,以公益资金与公益智库为依托,为福建创业青年提供最佳的创业交流与支持平台,努力打造良性的创业生态圈,整合资源、专业服务、创新发展、致力于培养一代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家。截至2019年,福建青创已累计放款资金2971万元;创业导师超10万小时志愿服务时间;开展创业讲坛213讲、创业培训班127期,累计培训超过十万人;培育近4000家企业,提供5万多个就业岗位;759位创业青年获得了福建青创的资金支持和导师辅导,每年创造近10亿年产值。
(3)成功经验对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开展公益创业的启示
台湾社会企业、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蓝丝带社会企业、福建青创的发展经验,为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带来几点启示:一是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需要依托相关基金会成立社会企业;二是需要聚合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资源;三是科学分析福建省需要解决的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等问题,选择适合的公益创业项目和发展模式;四是在探索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公益创业模式。
3.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的发展策略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承担公益创业者的角色,从事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社区建设等创业活动,需要从社会企业视角出发确定治理模式、商业模式,并获得相应政策支持,才能健康发展。
(1)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的运作及治理模式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发起成立一个基金会,作为非公开募集慈善资源,来絶对控股社会企业,实现对社会组织的项目支持,社会企业从事商业活动,所得盈利返还给基金会以拓展慈善业务和规模。社会企业与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协同提供社会服务,搭建多元实训平台、开展各项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社会企业主要依靠自身企业盈利来为其体系内的公益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利用自身社会企业的声誉获取各基金会的贷款或股权投资,探索出一个基金会、联谊组织、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见图13。
(2)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的模式及其策略
参考社会企业模式七种类型(创业支持模式、市场中介模式、就业模式、有偿服务模式、服务补贴模式、市场联动模式与组织支持模式),根据产品经济价值和受益对象劳动能力,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采取的商业运营模式有4种(图14),相应的策略见表5。
图14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的商业模式
表5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模式及其策略选择
表格略
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在选择公益创业的商业模式及其策略时,要注重发掘产品、服务、劳动力的经济价值。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不管选择哪一条商业模式,都需要和市场建立一种良性的交换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服务、劳动力的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进行产品生产与劳动力输出。这要求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厘清组织自身与受益对象拥有的资源,减少外部的资源依赖,视组织与受益对象为一体,同市场进行平等的社会交换。
另外,公益创业是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发展的重要选择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发展出路。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还可通过与政府、基金会、企业的CSR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社会价值。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通过不同手段和策略的尝试,可以探索出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谱系。
(3)支持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的政策措施
在亚洲社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韩国还是台湾的社会企业发展模式,都采取的是政府主动推动模式。相比国内省份,福建省尚未出台社会企业的促进政策。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转型社会企业,从事公益创业,需要福建省政府紧跟国内相关省份的政策步法,出台或者完善现有的相关政策或管理办法等。
第一,完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民政部 2003年颁发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所在地人民政府台湾事务部门履行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为台资企业协会提供服务和帮助。但是具体七条细则,都简单描述为指导、协助、帮助台资企业协会开展各项活动。并没有明确指出相关政府部分提供哪些帮助,缺乏针对性。
第二,福建省政府参考四川省成都市支持社会企业的做法,探索建立社会企业评审认定、信息公开披露和市场退出(摘牌)等基础性制度;形成福建省社会企业培育发展管理办法,规定社会企业登记、章程备案、评审认定、政策扶持、监管服务、摘牌退出等内容。这些政策措施能有力推动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之类的社团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调整自身的功能定位、改善管理模式、加强自身建设,在两岸融合桥梁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福建省政府部门牵头举办公益创投。福建省各级政府联合相关企业或单位,为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成立的初创期和中小型公益组织,提供“种子资金”,进行培育扶植,以解决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社区治理等社会问题,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目的,推动台湾青年参与福建省基层实践。
(三)闽南师范大学促进台湾青年创业的策略
1.闽南师范大学构建台湾青年创业辅助平台的策略
闽南师范大学依托闽南文化研究院、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和圆山学院等国家级或省级平台,对接国家和省级创业智库资源,联合地方政府或闽南地区各种创业平台、协会、基地等,合作构建台湾青年创业辅助平台。首先,台湾青年创业辅助平台系统设计各种创业辅助活动、推出有影响力的创业培训项目或者评选创业先进典型、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然后,发挥不同学院的优势,为台湾青年寻找更多创业机会、创新创业培训内容、举办创业赛事。如,发挥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管学科优势,主动对接福建省主导产业资源,发现更多商业创业机会,开展相关创业培训活动,与闽南地区台资企业合作孵化创业项目或举办创业赛事;发挥文学院、历史学院、法学院等在文化传承、社会工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优势,发掘台湾青年公益创业机会,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孵化公益创业项目或举办公益创业赛事等。最后,闽南师范大学定期对各平台、智库、学院开展的促进台湾青年创业活动进行经验总结,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在福建省或者全国进行推广,提升学校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影响力。
2.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台湾青年开展公益创业的策略
由闽南师范大学促进台湾青年创业的实现路径(图10)可知,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有两个功能:志愿服务和公益创业。一方面,闽南师范大学现有学生社团除了开展日常志愿活动外,还可以联合台湾学生成立志愿服务队,在闽南地区开展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建设、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闽南师范大学出台支持学生社团公益创业相关规定或奬励措施,鼓励现有学生社团或组建台湾青年社团,尝试公益创业。根据闽南地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建设、文化传承等实际情况,结合福建省台湾青年联谊组织公益创业模式及其策略选择(表5),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可以选择的公益创业模式及其策略,见表6。
表6 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台湾青年开展公益创业的模式及策略
表格略
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台湾青年在选择公益创业的模式及策略时,无论在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建设、文化传承等哪个领域进行公益创业,都要注重发掘产品、服务、劳动力的经济价值。闽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无论选择哪一条公益创业模式,都需要和市场建立一种良性的交换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服务、劳动力的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进行产品生产与劳动力输出。这要求闽南师范大学需要培养学生社团的市场交换思维,辅助学生社团厘清自身与受益对象拥有的资源,对接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同市场进行平等的社会交换,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