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路径

  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福建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要路径。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深化闽台产业合作”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明确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闽台产业合作,提升两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闽台产业合作,……,支持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宁德动力电池集群等建设集聚两岸资源要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对闽台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推进步骤作出明确部署。长期以来,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取得显着成效,闽台先进制造业合作规模更是位居大陆前列。未来,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将呈现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的新机制加快构建、以RCEP实施为契机的新空间加速拓展、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带动的新动能加强提升、以示范区建设为试点的新路径加紧践行的趋势。

  一、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概况与结构特征

  两岸先进制造业是以台商对大陆投资为主要推动力形成了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检视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变化情况,可以清晰反映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发展轨迹,准确观察其总体规模、重点领域及区域分布的变化。

  (一)总体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地区土地稀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凸显,岛内先进制造业继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后纷纷外移。30多年来,台湾地区依次将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促进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23781个,实际使用台资713.4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我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左右。另据台湾“投审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台商赴大陆投资先进制造业的项目为20062件,投资总额为1215.98亿美元。同时,根据表1所示,1991-2000年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呈现较强的增减变动,投资波动性较大,期间投资最高额为1997年的23.35亿美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1999年又骤降至8.84亿美元。2001年后,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规模呈迅速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占台商整体对外投资的比重自2002年起就一直维持在六成五以上,且投资金额由2002年的44.65亿美元成长至2010年的93.06亿美元,达到历史高点。然而,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再加之受2016年以来民进党执政后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的掣肘,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规模有所下降,2022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总额为30.38亿美元,占台商对大陆制造业总投资的84.22%。

  表1  1991-2022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的规模及比重

  表格略

  若从平均投资规模来看,如图1所示,在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总体投资规模波折增长的同时,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亦呈同步扩大趋势。1994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达100万美元以上,1999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突破300万美元以上。2004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扩张到500万美元以上,之后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2006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2016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更达5596万美元,为历史以来的最高点。2016年后,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平均投资规模出现一定回落,2022年为2095美元。台商对大陆平均投资规模的波动增长,表明对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逐渐由中小企业转变为以中大型企业为主。在台湾排名前百大企业中,已有95家台湾百大企业赴大陆投资,较具代表性的有:石化业的南亚、台塑、奇美、长春,纺织业的远纺、中纺,汽车业的中华、裕隆、庆丰,电子业的宏碁、鸿海、华硕、仁宝、广达、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台积电和联华电子等,机械业的巨大、美利达等。

  (二)产业结构

  随着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总体规模的逐步扩大,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领域逐步演进、变迁,形成较为鲜明的特点。长期以来,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主要动机是看重其廉价而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将大陆作为其生产加工基地,因此对大陆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如表2所示,1991-2022年间,台商对制造业累计投资金额占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76.16%。但自2008年后,台商投资领域逐渐由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对化学制品、电子零组件和机械设备等先进制造业的投资金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造成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下降。2022年,台商对大陆制造业的投资总额为36.07亿美元,投资占比为71.47%。

  表2  1991?202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三大产业分布

  表格略

  另从细分产业类别来看,按照1991年-2022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累计金额排序,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前三大产业分别是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材料制造业,具体数据见表3。这三大产业共占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总额的50%以上、占台商对大陆制造业投资总额的45%以上,表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产业别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具体来看,这十二大先进制造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轨迹。电子零组件制造业是台商对大陆投资的“重中之重”产业,2010年投资总额为48.54亿美元,占台商对大陆总投资的比例高达33.21%;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均稳居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第一大产业;2022年该产业虽仍为第一大投资产业,但投资规模仅有14.94亿美元、投资占比也下降至29.6 %。而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化学材料制造业等产业的投资占比则保持相对稳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及基本金属制造业等产业的投资占比则略有下降。

  表3  1991-2022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规模   

  表格略

  (三)区域分布

  两岸先进制造业价值链空间集聚性明显。早期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又以福建省、广东省、江苏省最为集中。而后,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台商对大陆投资也出现北移西进的趋势,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以深圳、东莞、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中心、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仍是台商集聚投资的重点地区。前者以桌上型电脑以及手机零组件为核心,后者则以半导体、笔记型电脑等为代表。如台积电于2015年在南京投资30亿美元生产12英寸晶圆,2021年又增资28亿美元生产28纳米制程的汽车芯片。

  表4反映了2018—2022年间台商对大陆各省市先进制造业投资的件数、金额及占比。从中可以看出,5年间,台商对大陆累计投资金额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省(66.22亿美元)、福建省(25.42亿美元)、广东省(22.07亿美元)、浙江省(18.81亿美元)和上海市(8.09亿美元),其中江苏省遥遥领先,台商投资先进制造业累计金额占大陆台商投资先进制造业累计金额的1/3以上 ,以上5省市合计占大陆台商投资累计金额的83.03%。由此表明,虽然台商对大陆投资区域动态扩散,但总体来看仍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性。

  表4  2018-2022年台商对大陆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区域分省投资件数、投资总额及占比

  表格略

  二、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福建实践

  多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的近台区位优势,在推进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上始终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特别是2019年以来,福建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率先出台了《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新性支持政策,有效推动了闽台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

  (一)闽台先进制造业合作规模位居大陆前列

  自1981年全国首家台资企业(诏正水产)落户我省以来,台商在闽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闽台产业合作规模日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在闽台企超1.2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仅次于江苏、广东。台湾百大企业中已有62家在福建直接投资布局。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等多重复杂形势,福建省吸引台商先进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迅猛上升态势。表5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期间,台商赴大陆投资先进制造业的项目为68件,投资总额为25.42亿美元,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二位。

  表5  2018-2022年台商对福建省先进制造业投资金额

  表格略

  (二) “三大”先进制造业对台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当前,福建省正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业为核心的闽台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形成了产业成规模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的态势。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联芯、福联、华佳彩、晋华等一批台资或拥有台湾人才技术资源背景的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据台湾“投审会”统计,截至2022底,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闽投资535件、累计金额57.3亿美元,占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对大陆投资累计总件数和总金额的7.31%和7.29%。全省现有规模以上台资电子信息企业71家,总营收占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总产值的20%以上;在全省12家超百亿元电子信息企业中,台资企业有5家(即宸鸿、宸美、友达、冠捷、捷联)。石化产业方面,先后引进古雷炼化一体化、国乔石化、奇美化工、和桐化学等一批重大项目,明显扩大了我省乙烯、丙烷脱氢、聚丙烯等产能,闽台石化产业差距显着缩小。全省现有规模以上台资石化企业125家,占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产业总产值10%左右,拥有正新橡胶、翔鹭化纤、腾龙芳烃、长春化工等一批两岸重量级的台资石化龙头企业。2022年,海峡两岸最大的石化合作项目—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机械装备产业方面,台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数控机床、工业机械人、智能化纺织机械等领域,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和三明市。全省现有规模以上台资机械装备企业230家左右,占全省总数的6.8%。其中规模以上台资汽车企业80家左右,带动形成了东南汽车、戴姆勒奔驰汽车、金龙联合汽车等三个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基地;台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纺织机械企业的年产值、产品种类和出口产值均占全省总数的50%以上。

  (三)对台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集聚显着

  福建省已建成福州、厦门海沧、厦门杏林、厦门集美、漳州和泉州6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形成以福州青口汽车园区、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园、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园、古雷台湾石化园区、南靖闽台精密机械园区、莆田高新技术园区、龙岩机械产业园区等专业园区为载体的对台先进制造业合作聚落。2019年,福建省又正式获批设立海峡两岸集成电路合作试验区,启动构建以厦门、泉州为核心的“一区双园”闽台集成电路产业合作集群,区内已拥有联芯、硅品、兆元光电等一批规模型集成电路台资企业,初步形成了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闽台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台湾石化产业园区,区内已聚集奇美化工、台聚、台达化学和联华实业等台湾百大知名企业,两岸合作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已成为两岸石化产业深度合作的典范。

  (四)涉台营商环境显着改善

  《意见》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明确指示,强调要支持福建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引导台胞台企共同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在构建制度化高水平开放的投资环境和产业赋能环境方面,更好地融入国际地区经济体系。多年来,福建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和国际化改革方向,以方便企业和群众“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为根本,营造安商重商的良好氛围,营商环境显着优化。在台资企业政策服务上,率先出台225条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积极探索投资准入、货物贸易便利化与扩大服务业对台开放,先行对台开放50多个领域。台资企业在自贸区内的股比、经营范围和投资领域等限制大幅度减少;率先试点实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政策;率先采认台湾地区专业领域从业资格;率先启动两岸海关AEO互认试点;创新推进“台企快服贷”实施工作,积极为解决大陆台企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创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筹备设立“闽台产业发展基金”,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注入“金融力量”。平潭自贸片区在建筑、交通、规划、医疗、环保、农渔业等领域率先采认台湾企业资质等。

  三、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展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RCEP落地实施的背景下,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将呈现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的新机制加快构建、以RCEP实施为契机的新空间加速拓展、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带动的新动能加强提升、以示范区建设为试点的新路径加紧践行的趋势。

  (一)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的融合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大陆以内循环为主并非脱离于国际循环,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依托,吸引国际商品和资源,塑造新的合作竞争优势。新发展格局将引领两岸先进制造业形成内外双循环的融合发展驱动机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近年来大陆加大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等扶持力度,在家电、互联网、通信服务等领域涌现了华为、小米等的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以自身品牌、面向大陆内需市场的国内价值链,台积电、联发科、鸿海等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如鸿海旗下富智康为华为及小米提供组装、联发科为中兴设计芯片等,产业价值链合作由低端的生产环节合作向中高端的研发、销售、管理等中高端环节合作发展。由此,两岸先进制造业已改变过去单一依赖全球价值链融入全球化的方式,向大陆企业主导的国内价值链转型。两岸先进制造业正借由发达国家的间接融合发展迈向直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二)以RCEP实施为契机的融合发展新空间加速拓展

  2022年1月1日,我国和东盟10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正式实施。按照协议规定,成员方之间90%货物贸易将通过立刻降税和10年内逐步降税方式实现零关税,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开放程度业将大大提高。RCEP正式实施后,大陆台资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上享受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这将进一步增强大陆对台湾先进制造业资本、技术、人才等的磁吸效应,有效化解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中的市场阻力和政策阻碍。实现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向更大规模、更广区域和更高层次上迈进。

  (三)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带动的融合发展新动能加紧提升

  “十四五”期间大陆正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提速,着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等,这为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商机。两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精密机械、高端装备和材料等产业上的合作空间巨大。大陆应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与市场体系优势,引导台资转向以上先进制造业,鼓励两岸企业在技术、专利、产品、应用、资金、市场和人才等层面的交流合作,以推动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实现两岸先进制造业嵌入式融合发展。

  (四)以示范区建设为试点的融合发展新路径加紧形成

  在中美战略博弈、民进党妄图与大陆经济“脱钩断链”等复杂形势下,选择有条件的区域作为示范性区域,为深化两岸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探索经验、累积互信,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未来,应充分发挥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在加快推动海峡两岸集成电路合作试验区等对台先进制造业合作园区的基础上,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模式,支持古雷石化产业、宁德动力电池集群、漳州精密机械等产业建设集聚两岸资源要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行试点实行特殊原产地政策、通关便利政策、市场准入、人员流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政策。同时,应充分发挥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加强与台资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复合政府支持、专家主导、院校主体、企业支撑的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合作申报国家级及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合力攻关高速低耗芯片设计及生产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积极承办两岸先进制造业领域的行业会议、年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产业和石化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科技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