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与两岸一家亲理念实践探索

  一、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根本保证

  “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念,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旨在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政策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两岸一家亲”理念和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政策主张,是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战略引领和思想指导。  

  “两岸一家亲”理念来自“两岸同胞一家人”。201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的概念,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的内涵、意义和发展路径作了深入探讨。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会见萧万长时,在“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两岸一家亲”概念,并认为只有倡导和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才能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10月,“两岸一家亲”理念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与“两岸一家亲”理念相伴相随的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理念。2014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去福建平潭调研,他与部分台资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期间首次公开提出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主张。在2016 年 3 月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概念。2017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如何落实两岸融合发展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2019 年 1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40 周年纪念的讲话,提出了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五点主张,阐述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化海峡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和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就畅通台胞往来通道、便利台胞在闽生活、优化涉台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向深层次迈进的又一重大举措。

  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发展是“两岸一家亲”理念得到践行和落实的根本保证。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两岸的融合发展是否顺畅,能否形成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让海峡两岸间在经济上利益攸关、文化上相互认同、社会上互相关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的一体化格局,一个根本前提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形成互信包容的海峡两岸政治共同体。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有机构成,它与其他融合发展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海峡两岸能否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能否得到全面有效地落实,能否将该理念深入地融入到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和交流的实践中,其基础和前提是“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离开了“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谈“两岸一家亲”,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终极目标则是“两岸和平统一”。深化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一个具体呈现,也是“两岸一家亲”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的根本政治保证。当前台湾当局大肆宣传“两国论”“一中一国论”,全力推进“去中国化”进程,扭曲台湾历史和割裂与大陆的联系,淡化身份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最终导致两岸百姓的亲情、同胞情、民族情日益下降,与“两岸一家亲”理念越行越远,海峡两岸的心灵隔阂越拉越大。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要以亲情为纽带,以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为基本保障和依托。没有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作支撑和依托,两岸法律法规作保障和引领,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真正落实的,甚至某些情况下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只有推进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发展,才能为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保障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同时,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目标是实现海峡两岸的政治融合与和平统一。要发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对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积极作用,在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关爱、彼此尊重和平等互助中减少两岸间的误解和隔阂、缓解两岸间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两岸间的紧张和冲突、增进两岸间的共识和友谊,进而推进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二、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内涵及其主要表现

  (一)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内涵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两岸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实践之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方略的重要内容,两岸融合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时代性和战略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而政治融合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内容,也是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终极目标。政治融合旨在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之下,以中国大陆为主导,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践行“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通过政治方面不断深入的交流合作、对话与互动进而逐渐消除两岸人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隔阂、对立与冲突,增强海峡两岸的政治互信和政治认同,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持续的、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符合两岸人民利益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它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系统,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第一,海峡政治融合是两岸经济融合的重要体现,海峡政治融合服务于两岸经济融合。两岸恢复交流对话四十多年至今,经济合作已进入“深水区”,2010年CECA的签订更是创造了两岸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不过,两岸经济互动和转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越发明显和浮现。海峡两岸双方经济合作的丰硕成果从根本上说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获得的,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和融合中浮现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终须通过两岸的政治交流、互动和融合得以解决。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岸在经贸方面合作形成的认同推动着海峡两岸的政治融合,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多年来两岸经济贸易的顺畅合作离不开政府公权力带来的制度支持,同时更体现了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不断加快的趋势。

  第二,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依靠两岸文化融合的带动,通过两岸文化融合促进两岸政治融合。文化认同是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宗,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拉近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对一个中国共同文化的认同感,加快践行“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因此日渐频繁的两岸文化交流带来的文化融合为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带来转机、契机和生机,并向更稳固的方向发展。

  第三,海峡政治融合保障两岸社会融合的实现,并随两岸社会融合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融合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中也处于重要地位。社会建设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不仅要惠及大陆民众,也要同时实现台湾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岸和平统一以后,在政治上不论是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或是寻求一种更加理想的社会治理方式,本质上都促进着两岸社会的进一步融合。而两岸社会融合的不断深化,台湾人民认同感、归属感的加强能使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与经济、文化、社会融合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快实现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和重中之重。

  (二)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表现

  其一,由海峡两岸政治猜疑到政治互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台湾不论从事实或是法律上已完整归还中国。海峡两岸政治猜疑存在已久,国共内战结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逃台湾省,并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立,由此形成了近百年的台湾问题。实际上,蒋氏父子从1949年撤台至1971年被逐出联合国期间二十二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只有中华民国政府才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不论是蒋介石还是蒋经国,在面对台湾问题时分歧的焦点始终在中国主权的统治上是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是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其实质并不涉及国家主权的分割与让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台湾当局面临着内外部环境造就的政权“合法性”危机,其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也出现了略微松动的趋势。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的上台使得台湾当局不断背离“一个中国”的立场,从片面追求两岸平等,到抛出“一中一台”、“特殊两国论”,公开追求“台独”立场,再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陈水扁之流,使得两岸政治关系进一步错综复杂。直至今日,海峡两岸之间虽仍存不同规模的经贸文化交流,但在政治方面由于“台独”的干扰始终存在若即若离的猜疑关系。海峡两岸政治互信,是要在某些基本政治原则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海峡两岸政治仍为主体之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它与海峡两岸合作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海峡两岸实现政治互信发端于两岸两会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近年来以两岸两会为开端不断发展的经贸、文化、民俗等交流合作是海峡两岸开始实现政治互信的结果,同时也推动海峡两岸政治互信的加强。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基础在于实现两岸政治互信,但由于两岸过去七十余年的冲突和对立所形成的社会矛盾与认同感缺失使得两岸政治互信还十分脆弱,基础不够牢固。因此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以大陆的发展带动台湾发展,让台湾社会感受到大陆的向心力、凝聚力,强化海峡两岸从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到政治认同,建立起牢固的政治互信基础,达成海峡两岸共同的政治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其二,由海峡两岸政治观念存在分歧转向达成共识。政治观念是指群体或个人从自身政治立场出发看待政治的态度。因此海峡两岸政治观念的融合需要依靠共同的政治立场。而观念的形成不仅与人们普遍认为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关,更与社会、政治背景息息相关。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之流主政下的台湾地区不断推动台湾独立身份认同,使得台湾社会“中华民国认同”与“台湾国家认同”日益重叠,背离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要从观念分歧转向达成共识,不仅要重视海峡两岸间的经贸文化交流,更要重视两岸社会与政治层面的交流讨论,向台湾民众传递“两岸民运共同体”“两岸民族一家亲”等理念,这是基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历史与血缘展开的。同时,政治观念的转变离不开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国家鼓励更多的台湾年轻人走进大陆、融入大陆,感受新时代实现国家统一的精神内核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前景,由点及面的辐射至台湾岛内,形成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政治共识,增强对“一个中国”的政治认同,自觉反对与遏制“台独”,形成海峡两岸自下而上的共同政治立场。从观念上达到消解两岸政治分歧,达成海峡两岸政治共识最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其三,由海峡两岸政治制度差异到制度趋同。海峡两岸的和平交流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基础上展开的。然而在台湾岛内始终存在着不同于“一国两制”的“一国两府”论断,这是海峡两岸长期未能由制度差异向制度趋同转变的根源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特别指出,就两岸关系龢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彻底摒弃“一国两府”,直接采取“一国一府”,对台湾方面来说可能在短期内很难接受,因此需要在“一国一府”与“一国两府”中寻找融合的方案。目前可参照的前例便是同样遵循“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地区,其与台湾地区在政治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除外交与国防事务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因此海峡两岸若和平统一,在政治制度上可参考港澳地区的历史经验赋予台湾地区高度的自治权,但其全面管治权归中央人民政府所有。因此,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中从政治制度差异到制度趋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参照过往经验,立足台湾实际情况,在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不断探索适合双方共同发展的政治制度。

  其四,由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与冲突转向两岸的统一与合作。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近年来无论是蔡英文访美或是佩洛西访台等事件,都体现出台湾当局日渐凸显妄图“倚美抗中”分裂国家的“台独”思想,造成了两岸政治上的对立与冲突。蔡英文大搞“台独”破坏两岸关系,已经使得不少台湾民众切实感受到“台独”是自身发展受限的根源,对台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方式产生了怀疑、不满和排斥,希望能尽快恢复两岸交流对话,创造有利于台湾民众生存发展的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陆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实现了质的飞跃。若实现海峡两岸政治上的统一与合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台湾民众共享大陆的发展成果,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台湾,实现台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海峡两岸实现政治统一不仅是两岸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两岸的人心所向。

  此外,军事统筹配合是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是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间接体现。两岸军事关系的发展过程可呈现以下趋势:军事对峙——军事互信——军事统筹配合。当前两岸军事之间的关系仍处于由军事对峙向军事互信方向发展的过程之中。台海问题不仅牵动着中国政治同时还影响着国际关系的敏感神经。台湾岛作为中国行政版图的一部分,台海军事问题属于中国国家安全问题。当前两岸军事实力上大陆具有絶对的压倒性优势,“台独”势力为何仍如此猖狂,归根结底在于以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为代表的美国对于台湾方面的非正当军事支持,此类行为无异于直接挑衅中国主权,妄图以军事手段破坏我国领土完整,干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且台湾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若是爆发战争,后果无法估量,其中直接影响的是两岸社会稳定与人民美好生活。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自家人有矛盾应当关起门来和和气气地沟通商量,以和平手段解决台海问题,但同时也不放弃使用武力反对台湾分裂活动。因此,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出发,加强两岸沟通交流,增进两岸政治互信进而加强军事互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政治融合,共同扺御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侵害,才是海峡两岸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

  三、当前深化海峡两岸政治融合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两岸关系几十年来跌岩起伏,两岸关系前景既比较乐观又破朔迷离,尤其两岸关系背后极其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更是让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和社会融合,以及政治融合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第一,两岸政治分歧的制约。“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双方建立政治自信、实现两岸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大陆与台湾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坚持“九二共识”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两岸也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交流与合作得到深入发展,两岸政治关系也相对比较融洽。然而,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海峡两岸关系又陷入了比较紧张的状态,并不断对抗升级。海峡两岸间有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大陆与台湾地区存在一个政治分歧。大陆一直以来都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中国领土与主权的行为。近年来,大陆出台了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彰显了大陆促进两岸融合的诚意,不过大陆同时坚决反对台独,与台独分子及其分裂行为水火不容。然而台湾方面,一直存在着一股独立势力,宣扬“两国论”“一中一国论”,试图把台湾变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尤其是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更是倚靠美国力量大肆制造一些伤害海峡两岸人民情感的事情,在“谋独”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导致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紧张甚至跌入冰点。因此大陆与台湾地区存在的这种政治分歧成为阻碍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一大障碍。

  第二,外部势力的干扰。外部势力的强行干预使得中国统一进程严重受阻,成为阻碍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一大障碍。新时期,台海局势处于风云变幻之中。随着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外界开始担心台湾独立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外部势力为了其自生政治利益,不断对我国内政进行干涉,插手台湾问题,破坏海峡两岸和平融洽的关系,阻碍两岸和平统一。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个敏感领土,是整个国家的一个沉重痛点。虽然祖国至今尚未完成统一,但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它是一种必然趋势,而非一种选择。不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一直采取干预行为使得中国的统一进程受阻,影响着两岸经济、文化、政治以及整个社会的融合进程。美国不仅频繁对台出售军火,更不断对中国大陆发出军事威胁。这种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产生威胁,为了维持它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极力在台海问题上横插一手,幷且介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严重阻碍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和融合发展,更是造成两岸政治关系出现僵局,两岸政治融合发展亦严重滞后。

  第三,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主体参与不充分。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涉及多方主体,只靠大陆官方参与是远远不够,需要各方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两岸的一个大融合局面。这是海峡两岸双方在不涉及主权模式下由两岸及非政府组织等多方自由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与合作,这些主体包括大陆官方、台湾地区政府、以及两岸民间组织、团体、两岸人民,需要这些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局面。一直以来,都是大陆官方在积极促进两岸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在不断努力,大陆官方在促进两岸融合中出台了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以这些惠台政策为导向,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中促进了两岸人民友好往来,从而推动大陆与台湾当局在政治上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但是在保障台湾同胞融入大陆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出台湾当局政府在这方面的诚意,相反我们目前看到更多的是民进党的“台独”分裂政策。至于海峡两岸的民间社团、组织亦没有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尤其在两岸政治融合中发挥的作用极其薄弱。

  第四,惠台措施落实不到位,台胞政治融合困难。在海峡两岸融合过程中,由于台湾限制交流,加之两岸存在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除此之外,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存在困难,台湾同胞没有大陆居民公民身份,无法行使政治权利,在生活上可能遭遇诸多不便,甚至受到地域排斥。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深化台湾同胞在大陆的融合。例如:“31条惠台政策”“26条惠台政策”“助力台企11条”等等。这些惠台政策可以更好帮助台胞融入大陆社会各个方面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这足以看出大陆方面在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方面的诚意。但是这些惠台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惠台措施部门过多,程序繁琐,效率较低,不能帮助台胞快速融入内地;各地政府惠台政策不一,出现信息差和惠台政策信息滞后的问题;惠台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台胞不了解大陆的政策,自然使台胞不能很好融入其中,妨碍海峡两岸政治融合进程。因此,惠台政策的不完善,导致台胞与大陆政治融合陷入困境。今后,大陆方面要做的,就是继续朝着这方面努力完善惠台政策。

  第五,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意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对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准备。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絶,尤其是蔡英文政府上台后,极力限制两岸往来,用经济、政治手段甚至暴力方式阻挠海峡两岸人民往来,在岛内大肆公开宣扬“去中国化”“反共”等思想,岛内人民长期受这种“台独”思想影响,加上台湾民进党当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刻意歪曲诋毁,导致部分台湾人民对大陆存在误解和隔阂,对海峡两岸关系存在错误看法。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必须要受到强烈谴责和批判。总的来看,目前台湾人民对海峡两岸关系看法比较复杂,容易受政治舆情与风向的影响。主张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还占有相当一部分,鲜明旗帜的坚持一个中国、主张和平统一的声音还不够。因此岛内民意走势复杂,更要求大陆重视岛内民意走向,让更多的岛内民意向大陆靠拢,实现海峡两岸政治融合。

  第六,法治建设领域面临的挑战。随着海峡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入,两岸在法治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目前两岸尚未完全统一,受到社会制度、生活习惯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且海峡两岸分属不同法域,造成了两岸在法治实践中出现各类矛盾。海峡两岸在实体法、程序法等多个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法律制度的差异导致了法律技术的差异以及法规范与法语言的差异性。这反映到法律适用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冲突与差异,因此在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中法治建设领域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四、深化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路径和策略

  (一)发挥海峡两岸和平促统人士的独特作用

  2016年10月30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扺达南京,开始访问大陆的行程,习近平总书记期间会见了洪秀柱幷发表了重要讲话。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国共两党领导人的此次会面,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台湾岛内有着许多希望两岸保持和平稳定,维护“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与渴望祖国统一的政治人物,他们在台湾岛内有着较大的政治影响力,熟悉岛内的政治生态,对台湾的民情社情都有着很深的瞭解。这些促统人士希望祖国统一和两岸和平发展,频繁地开展同大陆之间的交流合作。例如,2005年突破海峡两岸56年坚冰的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经常参加大陆电视节目的国民党中央委员邱毅和政治评论家黄智贤,以及在岛内开展反“台独”爱国活动的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等。要积极开展同台湾岛内促统的政治人物的交流合作,利用他们在岛内的政治影响力,影响更多的台湾民众,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统一的支持和拥护。

  (二)构建海峡两岸政党对话的机制和平台

  自1987年,台湾开放党禁后,台湾地区政党众多,有中国国民党、民进党、台湾民众党、亲民党、新党等两百多个政党,他们的纲领不一,实力不等,政治主张五花八门,其政治局面极其复杂。在这些政党中,有些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些则不承认“九二共识”,拒絶“一个中国”原则,频繁激化两岸矛盾;也有部分政党在两岸统一问题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要深入推进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就要认清台湾各党派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政党对话。不过,当前两岸政党之间的沟通渠道非常有限,政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因此,两岸政党间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爱国、公平、开放、包容的政党对话平台,开展对话协商,拓展合作渠道,推进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尤为重要:

  第一,构建海峡两岸执政党间常态化的对话机制。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众多交流,两岸政府执法机构的执法区域也存在着诸多重叠。建立稳定的海峡两岸执政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有利于促进两岸执政党间的高层对话、协商与交流,及时化解由于两岸执政党及其政府机构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障碍、隔阂和对立。

  第二,构建中国共产党同台湾岛内在野党的高层对话平台。构建中国共产党同这些政党高层对话的平台,可以让台湾岛内的在野党瞭解到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促统政党,以大陆建设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变那些统独立场模糊的政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此外,台湾一些在野党例如新党、民众党在台湾政坛以及民间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构建与这些政党的对话平台,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政治的交流合作和互信互动。

  第三,建立大陆参政党和台湾地区政党的交流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八个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多种途径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立大陆参政党同台湾各民主党派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进一步拓宽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三)加强海峡两岸政府机构交流合作

  要加强海峡两岸之间的政治融合,一个重要路径是增进两岸政府机构的对话和交流。台海地区出现诸多摩擦,发生多次危机,除了“台独”分裂势力的从中作祟,海峡两岸政府机构间的沟通不畅、沟通渠道少也是其中一大原因。海峡两岸政府机构之间应建立完备的协商沟通机制,完善现有的两岸沟通热线,在危机苗头出现时及时沟通、协商与化解,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保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海峡两岸政府机构共同制定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安排和政策,构建一个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格局。台湾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海峡两岸地区政府执法机构所管辖的区域和涉及的领域多有重叠,两岸执法机构可以建立沟通机制,共同开展执法行动,制定刑事罪犯移交条例,并在领海上开展护渔、反走私等行动,共同守护海峡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同民间促统团体的对话交流

  台湾社会存在着许多民间团体,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价值观。民间团体中的很多人在政府机构中任职,从而对台湾岛内的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的民间组织对两岸交往的破冰与恢复两岸的“三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台湾民间存在着一些希望和平、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组织。例如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台湾青年商会、中华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等,这些组织支持两岸消除误解,开展了一系列经贸文体合作,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起到正向作用。台湾还存在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统派”组织,例如中国统一联盟、夏潮联合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等,这些“统派”组织和团体在台湾岛内积极开展反“台独”和反分裂国家的活动和集会,在每年国庆节还会升起五星红旗,举行促统集会。加强同台湾岛内的民间和平促统团体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深化对台湾社会的认识,增进对台湾民情的瞭解,通过民间组织促进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引导台湾民间和平促统组织发挥其影响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五、结语

  要推进海峡两岸济贸易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离不开海峡两岸在政治融合上有所突破、有所提升,不过目前鲜有学者对什么是海峡两岸政治融合、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特点和表现,以及对其与经济贸易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闽南师范大学地处台胞主要祖籍地漳州,近年来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在对台研究、对台合作和对台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未来,闽南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彰显自身优势,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及与实践的结合中发挥头雁作用,并致力于弥补当前在两岸政治融合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未来,将通过组织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等,广开言路,尽显智慧,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深刻揭示新时代祖国统一事业与新时代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和厘清海峡两岸政治融合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以及与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逻辑关系,与经济贸易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的内在关系等,并从交流合作、政党对话、制度安排、机制建构等视域进一步探索贯彻与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和深化海峡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策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