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位于国家历史名城、台胞祖籍地——漳州。漳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典型代表之一,是世界闽南人的原乡祖地和精神家园。现今的台湾居民,其中有40%民众的祖先来自漳州地区。由于地缘和血缘上的天然纽带,从明清以来,台湾与漳州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已不可分割,延续至今而又历久弥新。正因为如此,闽南师范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秉持着以弘扬和推动闽南文化特色的教育理念乐育英才。特别是近三十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的变迁和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形势的变化,闽南师范大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弘扬海峡两岸历史文化和推动海峡两岸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发挥闽南师范大学学科齐全和高素质人才优势,2012年6月学校成立了“闽南文化研究院”,以作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闽南文化研究院成立之时,敦请中国国民党原主席连战先生为“闽南文化研究”题写院牌,以显示闽南文化研究院潜心从事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研究的坚定初心。除此之外,学校还根据各个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引导不同的院系机构对接台湾同胞所需求的不同领域,努力推进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为广大台湾同胞提供服务。为此持续成立了“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圆山学院”等学术平台开展两岸融合发展的学术活动,海峡两岸富含闽台文化特征的浓浓乡土情怀,成为两岸紧密联系的割舍不断的纽带,成为加强两岸政治、社会、经济以及乡土文化等联系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到了国际化日益扩展的今天,海峡两岸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海峡两岸闽台传统文化中的国际性特征,必将在新的征程中发扬光大。
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无疑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在政治上的求大同存小异之外,经济层面的相互促进,社会层面的交流互动,文化层面的共识认同,以及精神层面的心灵契合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年来,闽南师范大学立足于海峡西岸的最前沿,秉持着多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姿态,极力推动海峡两岸的融合交流。在政治上,通过邀请台湾政治人士来访和举办研讨会等不同形式,与台湾的政界人士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探讨。在经济上,想方设法为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和投资建业出谋划策,提供力所能及的知识谘询和技术服务。在社会互通层面,大力推进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寻根访祖等实际工作。在精神层面,充分发挥海峡两岸民间信仰龢民俗活动的共通性和连续性,举办各种促进文化精神慰借提升的学术盛会。尤其是在推动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事业,加强海峡两岸大学生、研究生的交流交往,促进海峡两岸青少年广交朋友、联谊共建,鼓励台湾青少年学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闽南师范大学的工作成效尤为突出,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肯定和支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政治、经济、社会的种种局限性,呈现出其较有永恒性的跨时空的功能。这也正是闽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这新的伟大的时代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神圣时刻,所应承担的时代任务和所应秉持的文化精神。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1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推出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强调《意见》赋予福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意见》和福建省的《实施意见》为闽南师范大学进一步开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工作,提出了更具高度的要求,描绘了全新愿景,极大地鼓舞了闽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的奋斗意志。学校领导层很快就制定出视野深远的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个院系也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制定出确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如今,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决心遵循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意见指导,把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工作做细做好,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奉献我们闽南师范大学的一份力量。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些年来闽南师范大学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所开展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台湾师资引进等相关工作,做一初步的回顾与总结,并为下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摸索出适合闽南师范大学工作的某些思路,从而促进闽南师范大学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和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征程上贡献高校力量。
张龙海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