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掂掂自己的软实力
新民晚报(4.9)记者 钱滢瓅
地道的英语教学,自由的学术氛围,良好的毕业出路。近两年来,香港高校正受到越来越多内地考生的青睐。但去香港求学前,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尽快适应新生活?上周,记者前往香港,采访了几个正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学生,他们以亲身经历提醒“后来者”。
去香港读大学,除了要具备考分、英文等硬实力外,一些软实力同样不可缺少。
英语口语灵不灵
平行、垂直……这些几何当中的专用名词,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去年以538分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工学院的上海学生顾元萍,就在刚入学的时候,遇到了上课听不懂的难题。对于许多内地学生而言,语言关是第一道坎。在香港高校,絶大多数课程均用英语授课。内地学生虽然学英语的时间并不短,但真要听懂一些专业术语,仍然不易。“刚来的时候,学校会给我们专门开设英语补习班。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十分丰富,没事我就会去泡图书馆。”顾元萍说,大概一个月后,她听课不再吃力。念商科的大一女生杨文隽英语基础不错,她在上海中学念书的时候,每学期学校就有一门是全英文授课的,因此听课对她来说不成问题。可是,她开口说的英语,老师听来却觉得“啰嗦”,两个单词就可以表示的意思,非得讲上长长的一句话。杨文隽笑言:“这可能就是中国式的英语吧,完整过于书面化”。在香港高校,还有少部分老师用广东话授课。对于内地学生而言,这无疑又是一门“外语”。“学校为我们专门开了广东话入门课,可是,学到现在,我说的广东话,香港同学还是听不懂。”杨文隽说,她说的广东话总是找不着调,这让她十分苦恼。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主任梁丽芳告诉记者,虽然,内地学生刚入学时,适应香港的语言环境有点吃力,但当他们毕业时,反而比香港本地学生更为吃香。因为内地学生有两文(中文、英文)三语(普通话、广东话、英语)的优势,更受雇主的青睐。
自主学习行不行
在大学念书,不再像在内地念高中时那样,有老师、父母紧盯着。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衡量考生是否适合香港高校的一个指标。梁丽芳说,内地学生总体而言,在学习上比香港本地学生刻苦许多。“我很喜欢上课,还喜欢在座位上发问。”杨文隽说,她一直有爱提问的习惯,她觉得一旦有疑问,就应该主动向老师提出,不要不好意思。从小到大,她就是个自主性很强的女孩,念哪所高中、考哪个大学,都是她自个儿做的主。来自上海的陈悦同学则建议,自律能力不强的人不要来香港念书,因为香港高校学术环境自由,如果不会自主学习,在这里你无法学到东西。陈悦念的是建筑设计系,她现在每天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早上8:10起床,9:30-12:00上课,13:30起和同学一起做课题,23:00回寝室。陈悦说,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上5小时课,自己还得花两倍的时间完成作业,所以,她觉得在香港读书并不轻松,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将无法完成这里的学业。
社交能力强不强
在香港高校求学,既要善于与书本打交道,也要学会与人相处。“在内地,对于学生而言,读书是重头,而在这里,社会生活占了很大一块。”杨文隽说,香港中大实行的是书院制,书院就是对学生开展人格培养的地方,每个寝室都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本地生、内地生、外国交换生也有机会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多元文化、多元生活习惯相互交融。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郑振耀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即便产生矛盾,也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有一次,杨文隽预订了篮球场练习投篮,却被一个美国学生占用了,她前去用英语交涉,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现在,再碰到这样的事,杨文隽就懂得如何表达了。顾元萍的室友是个香港女孩。“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她很活泼,普通话也讲得好,她会经常用普通话和我聊天,还教我说广东话。”在这个“小老师”的帮助下,半年多下来,顾元萍的广东话已经说得有模有样。现在,顾元萍的语言一直在三种“频道”间切换:遇到内地生说普通话,遇到香港生说广东话,遇到交换生说英语。
经济能力够不够
在香港念书,学费和生活费等开支比内地高出许多。根据当地政策,内地生不能在香港打工,也无法申请到助学贷款。所以,在报考香港高校前,家庭的经济实力也必须充分考虑。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非本地生一年的学费为8万港元,住宿费约7000-8000港元,其他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2万-3.5万港元。杨文隽说,在香港生活,也有节省之道。她第一次去学校餐厅吃饭,发现最便宜的一份菜也要7港元,于是,她当即去超市买了生菜和油,在宿舍厨房动手做饭。如今,她的一日三餐都自给自足,每月的生活开支只需五六百港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附:香港最佳大学2006年总排名榜:
1 香港大学
2 香港中文大学
3 香港科技大学
4 香港理工大学
5 香港城市大学
6 香港浸会大学
7 香港教育学院
8 香港岭南大学